今日,第二十届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距离十余公里的茅洲河(燕罗段)上,正在加紧备战的各支龙舟队伍尽显豪情勇毅,众志成城、击水中流,即将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龙舟竞渡迎端午,百舸争流在燕罗。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南区)龙舟比赛暨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于25日至26日定档燕罗。龙舟赛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已成为燕罗街道极具代表性、影响力的体育和民俗文化品牌项目。
赛事规模、水平创历届之最
眼下,岭南地区渐入龙舟赛季。珠江水网密布,孕育出各具地方特色的龙舟传统。
燕罗街道已于2018年、2019年和2023年分别成功举办了3次茅洲河龙舟赛,其中2023年规格升级为省级赛事。以水为媒、以山为景,每一届燕罗龙舟赛都为深圳市民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更是成为燕罗湾区芯城对外展示的窗口,激发着城市的活力。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再次写进区七届三次党代会报告。在省、市、区相关单位的指导下,燕罗街道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目前龙舟赛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据悉,本次龙舟赛以“龙舟逐梦茅洲河 芯城风采耀湾”为主题,设有湾区男子组、湾区女子组、深圳组、关爱组4个组别展开竞技。赛事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海南和广西的37支队伍、850余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创历史新高。其中,代表我国出战国际龙舟联合会第16届世界龙舟锦标赛的广州白云人和龙舟队、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都将来到现场,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国家队”的风采和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龙舟赛将首次迎来4支由省、市、区残联组织邀请的特殊队伍。深圳市特奥龙舟队已于4月8日开始训练,10名划手中有5名队员是残疾人,这5人全部来自宝安。“我们是一条船上的兄弟!”特奥队员杨起新笑说,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正是5位残疾人运动的信念。
龙舟文化根植燕罗居民心中
“各队注意,预备……”“一、二、三、四、五……”随着鼓手一声令下,燕罗街道5支本土龙舟队队员的口号声响彻茅洲河畔,桨声不绝于耳。龙舟文化绵延数千载,龙舟运动也从构筑江南水乡风情的地域性民俗活动,延展为承载中华民族情感的传统体育项目,有一点始终不变,那是人们的参与和观赏热情。
去年,燕罗街道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勇夺本地组冠军。今年,他们既有老队员出水再战,也有新桨手不断试水,渴望青出于蓝。10名社区的“00后”积极报名,后经过严格的体能测试和选拔,4名小伙子成功入队,已于4月1日起在茅洲河面头顶烈日开始训练。“虽然是‘体力活’,但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很旺,这些年轻人很有冲劲,极大地提升了龙舟队的竞争力。我想能让大家聚在一起所依靠的正是‘龙舟精神’,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坚毅果敢。”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队长黄业民说,“今年我们要做好自己,捍卫冠军。”
对洪桥头社区居民而言,龙舟赛是儿时记忆,也是悠悠乡情。过去,该社区一直有在茅洲河上赛龙舟的习俗,但因河流被污染,赛道被迫转移到社区内百米长的“风水池”,龙舟被替换成5人制小龙舟。“那时,大人们聚集在‘风水池’,划起渔船,将粽子投入水中,通过这种方式纪念屈原、庆祝节日。”社区居民洪照球回忆。直到2018年,龙舟赛重返茅洲河,逐渐褪色的记忆仿佛又鲜活起来,激发起洪桥头社区居民心中的“龙舟精神”,洪桥头洪佛拳龙舟队当年便在河面上劈波斩浪。
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童心迎端午,传承赛龙舟。近日,燕罗街道多个社区以龙舟赛训练为契机,组织幼儿园的孩子和少先队员们陆续前往茅洲河畔,实地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龙舟文化体验活动。
日前,燕罗中心幼儿园的三十多名小朋友以及辖区学校的三十名少先队员陆续来到训练场地近距离学习龙舟知识。燕川龙舟队领队为小朋友们介绍了队长、舵手、鼓手、划手的职责,以及龙舟的龙头、龙身、龙骨、龙尾所发挥的作用,讲述着“龙舟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当触摸到龙头、龙尾以及船桨时表现得激动不已。
一条龙舟被放置在岸上,每一波前来参观学习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登上船,拿起桨试试身手。经本地龙舟队员的指导后,随着鼓声响起,孩子们奋力挥动手中的船桨,深刻地体会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礼俗。
河面上,队员们响彻天际的口号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叔叔、哥哥们的动作、节奏完全一致,怪不得龙舟能‘游’得那么快,以后做课间操我也要努力了,每一个动作都不能掉队。”孩子稚嫩的话语,透漏出的是他们对龙舟文化的理解。
燕罗赛龙舟,积淀起博大精深的传统龙舟文化,孕育出团结拼搏、自强奋进的龙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