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博“传承之道”系列展览将持续至3月3日

日期:2024-02-07 13:13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地点:
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
时间:
至3月3日
详细介绍:

  近日,深圳博物馆在古代艺术馆(同心路)举办“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集部古籍善本展(上)”,展览将持续展出至3月3日。

  “传承之道”系列展览是深圳博物馆自主策划的原创古籍精品专题展,为广东地区首个大型古籍系列性展览。该系列按经、史、子、集的序列,提炼各部类古籍展品的独特人文历史主题,分七年向观众全面展示馆藏善本,突破了国内一般古籍陈列思路,是深圳博物馆在古籍保护与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展示岭南文化形成过程

  此次展览为该系列的第六个展览,主要展示集部中的别集类古籍,将视角投向“诗文中的岭南”,是深圳博物馆“在地化”“本土化”原创展览的一次探索,对宣传本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华古籍“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中,集部主要是文学性的文集,记录大量文学作品,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类别。本次展览充满文学性,分别以“天地所以隔内外”“五岭从兹穷险艰”“日啖荔枝三百颗”“映日帆多宝舶来”“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辞长作岭南人”6个题目代表6个版块,向观众展示岭南从早期文人笔下的“荒外之地”,逐渐被认识、开发,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的历史过程。

  本次展览的重点展品包括明嘉靖二十一年刻本《曹子建集》、明嘉靖三十八年洞易书院刻本《唐王右丞诗集》、明嘉靖十五年玉几山人刻本《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明嘉靖东吴徐氏东雅堂刻本《昌黎先生集》、明嘉靖东吴郭云鹏济美堂刻本《河东先生集》等古籍,以及夔纹大陶罐、铜鼓等实物展品。

  文化改变对岭南的认知

  在古人的观念里,岭南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文学上的不断强化,打造了时人提及岭南时的直觉联想。岭南逐渐由一个地理概念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这种文化意象,又在很长时间内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岭南的认知。

  在展品《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明刻本)中,观众可以看到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漂居南方时所作的一首《咏怀》。其中有诗句:“未辞炎瘴毒,摆落跋涉惧”,描述了岭南炎热瘴毒,抒发漂泊流落之感。这些诗文将未经充分开发的现实生态环境的反映成根深蒂固的地理印象,与昔日的“荒蛮”色彩,一起构成中古时期岭南意象。

  不过,此后岭南的意象逐渐有了变化,唐代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后,五岭地区逐渐被认识、被开发,其物产之美,山海奇胜、气候独特、奇花佳果、珍禽异兽皆为岭南真实物象,让文人墨客们无不充满兴趣。

  在展品《东坡先生诗集注》(明刻本)中的反映了和岭南有着深入关系的大文人苏轼谈岭南的句子:“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这首深情的诗是苏轼越大庾岭入岭南所作。而苏轼的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则出现在本次展览的《苏文忠公诗集》(清刻本)中。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