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土出发思考未来变化,“迁徙——中国当代艺术展 ”在深圳美术馆展出

日期:2024-05-30 11:53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地点:
深圳美术馆(新馆)
时间:
至6月30日
详细介绍:

  深圳是一座移民的城市,一代又一代的移民,不仅连接不同的文化,也不断建构着深圳的城市文化,而他们身上的“移民”精神也注入这座城市的发展之中。目前,“相聚热土”系列展之 “迁徙——中国当代艺术展 ”正在深圳美术馆(新馆)二楼4、5号展厅展出。展览由深圳美术馆主办,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提供支持,从深圳自身的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出发,以“迁徙”为主题,通过艺术家多视角的切入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语言,呈现在地文化的多样性、融合性和建构性。将免费展出至6月30日。

  值得一提的是,“同”SAME:陈漫个展也同时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展出陈漫拍摄的肖战、易烊千玺、王一博等明星大片。不少市民将两展“梦幻”联动,笑称“看完‘千玺’看‘迁徙’”。

  “迁徙——中国当代艺术展 ”由胡斌、游江、孙粹三位策展人联合策划,集结了国内王叶子、邓悦君、吕晓正、应天齐、陈牧甜、李洪波、李景湖、张凯琴、林芮襄、杨光、 郑中、周强、姚明峰、银坎保、谭荔洁15位艺术家与“卤味高清频道”艺术小组,展览中近40件参展作品涉及架上绘画、影像、装置以及参与式活动项目等多种形式,集中呈现了当代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中诸多变化与现象的独立思考和艺术风貌。

  展览的策展人游江指出,近些年,“迁徙”一词再次成为一个时常被提及的词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指涉了当代社会和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如向虚拟世界迁徙、太空移民、气候移民等。历史的看,人类生活的常态就是会经常发生迁移,而人口的流动和迁徙对世界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伴随着人类的迁徙和流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也改变着世界文明的形态。他指出,此次展览不是命题作文,也不是研究文献的作品化呈现,而是从本土出发,从生命的角度来思考世界,面对当代诸多“迁徙”的现象,不同艺术家不同视角下的艺术作品的一次集结。

  策展人胡斌认为,迁徙是人类乃至自然世界的普遍现象,正是因为迁徙而带来新的融合和发展机遇。尤其是人类世以来,人类的全球流动日益加剧,也因此而带动物质和自然世界的流转。这种流转又最为集中地发生在那些作为多元文化和经济网络交汇的新兴都市,深圳毫无疑问就是这些新兴都市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

  以“迁徙”为题的中国当代艺术专题展在这样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物质以及自然世界的流转和交汇,这些流转的背后实则是人和社会的强力作用,在这里,自然世界和历史文化遗迹被重新塑造,进行跨越时空的嫁接和转换。一个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迁移与融合、碰撞,每一个个体或群体本身就承载着某些时代语境下的文化因子,当流转加剧,社会和文化的结构变得愈加复杂多歧,而在层层叠叠的文化表征底下还潜藏着暧昧不明的聚合与疏离的心理症状。当然,这两个层面又并非分离的,而是浑然一体的。敏锐的当代艺术家们本身也是处于不断迁徙当中的个体,他们通过历史、现实与想象当中的“吉光片羽”捕捉激流交汇中的时代信息,揭示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也是我们亟待回应的问题。

  策展人孙粹指出,在全球流动的时代,不同区域之间的迁徙是理所当然的,移动、移居、往返,已成为生活的日常现象,也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区域中的人及时代的样貌。那么,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怎样概括一个城市的文化、性格、发展与样貌?在全球猎身运作机制的背景下,深圳作为一个“科技新贵”的新型都市,它所折射出的“迁徙”这一文化现象显然离不开数字与科技这两个关键词,而伴随成长的Z时代的一代人,正逐渐成为数字移民,甚至是数字原著民,他们正在经历一个因数字、科技而带来的全新迁徙模式的时代,而这个模式不仅是自然世界、物理空间的移动,也不仅仅是多元文化、价值观的交融与汇通,甚至更多体现在现实与虚拟世界所碰撞的混合文化现象里,在数字孪生的过程中,传统经典文化与当下盛行的流行符号在数字化时代已经完成了媒介的文化转译,而这个转译正是现在甚至未来我们所要面临和讨论的,我们需要保持观察,保持检索,保持疑问,对变化和未来保持开放态度,同时对过去的经验保有敬意。

  “相聚热土”系列项目是深圳美术馆关注青年艺术、当代艺术的一个常设项目,在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的支持下,自2009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学术性的展览活动,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六届。该项目每一届以学术主题展的方式,从本土艺术家出发,邀请国内优秀的艺术家参展,力求展现当代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成果。如“相聚热土——2009深圳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相聚热土——2013深圳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温度——2015当代艺术邀请展”“透镜——2017中国当代艺术展”“法模·心范——2019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关系——2021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等。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