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大型艺术展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汇集艺术家戴泽(1922—2023)80余年艺术生涯的代表作,涵盖油画、水彩、素描等百余件珍贵作品,以“集体与个体的对话”为学术主线,通过五大板块系统呈现其如何平衡时代使命与个人艺术追求,折射20世纪中国艺术家的共同命题。展览创新采用“再语境化”策展手法,打破经典艺术史叙事框架,探索写实主义创作在新时代的创新性表达。
两线并行系统梳理他跨越80余年艺术实践
作为徐悲鸿现实主义艺术观的传承者、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戴泽的艺术生涯贯穿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关键节点。此次展览以“集体与个体的对话”为核心,通过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集体叙事的历史担当与个体叙事的自我觉醒,系统梳理戴泽跨越80余年的艺术实践,呈现戴泽在时代使命与个人艺术追求之间平衡抉择的心路历程。
展览分为“艺术之源”“历史之思”“目击之象”“自然之叹”“山海之魂”五个篇章。
开篇以戴泽艺术生涯的起点以及早期阶段为线索,呈现其求学和任教初期的艺术启蒙与风格探索,聚焦戴泽艺术基因的形成,揭示其创作中“双重性”的源头。展览中部聚焦戴泽作为“集体叙事”的参与者与“个体叙事”的探索者角色,展现其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突出他对时代事件、社会风貌的记录与再诠释,以及在集体框架之外对艺术本体的持续追问,凸显其语言实验的连贯性。结尾则呈现了戴泽的动植物和自然风景作品,表现其对于自然万物的生命感知和“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时代豪情。
海洋题材作品与深圳“向海而生”形成时空共振
在戴泽这里,集体与个体从未真正割裂:那些为国家而作的画,因暗藏个人笔触而鲜活;那些为自我而作的画,因承载时代印记而深刻。
此次展览中的戴泽海洋题材作品是首次系统呈现,这些作品被赋予了特殊意义,作为艺术家与深圳这座城市的精神契约,其作品中涌动的潮汐、停泊的船舶、劳作的海民,不仅与深圳“向海而生”的城市基因形成时空共振,更以艺术语言重构了海洋文化的深层美学逻辑。
此次展览在展陈设计上亦颇具新意,展览对“温情与共鸣”的强调,直指当代艺术教育的症结所在。在技术崇拜与观念狂欢的夹击下,戴泽“相信你的眼睛”的朴素信条,恰似一剂解毒剂,提醒我们最前卫的艺术创新,往往始于对世界最本真的凝视与挚爱。《小熊与他的妈妈》充气装置,通过夸张的尺度与柔软的材质,打破传统美术馆的边界,让市民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重新唤醒那些被快节奏生活冲淡的亲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