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选手们在赛场上你追我赶。
7月8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特奥会”)自行车赛在深圳龙岗圆满收官。这场为期7天的赛事,汇聚了全国16支代表队的188名运动员展开巅峰对决。运动员们无畏暴雨、酷暑的严峻挑战,最终诞生了105枚金牌,17个项目刷新了全国纪录。广东队以64金43银31铜(两队合计)的成绩,在奖牌榜上独占鳌头,山东队11金17银10铜、河南队10金12银15铜,分列第二、三名。
烈日下的不屈意志:53.3℃赛道上你追我赶
7月8日,残特奥会自行车赛进入最后一个比赛日,高温成为运动员们最大的“对手”。下午三点的接力赛开赛前,现场监测数据显示,室外温度已达到48.6℃,而水泥赛道路面温度更是飙升至惊人的53.3℃。
“爸爸!加油!”起点线旁,广东队运动员刘强利的女儿稚嫩的呐喊穿透热浪。听到女儿的鼓励,刘强利回头露出笑容,用力挥了挥拳头。队友透露,孩子妈妈特意向幼儿园请假,只为让女儿亲临现场为父亲最后两场比赛加油鼓劲。
最终,广东队包揽H级混合、女子、男子团体三项冠军。
上午的45公里大组赛中,山东队李肖辉、辽宁队钱王伟、广东队孙变变、王小梅、梁贵华、梁伟聪等夺冠热门不负众望,纷纷夺金,刷新个人本届赛事金牌数。
在45公里赛程中,H组手摇车选手们将不屈精神演绎到极致:汗水浸透战衣,有人脸色苍白仍咬牙坚持,有人摔倒后迅速爬起,有人车辆突发故障便争分夺秒抢修……赛道边,教练和工作人员不停地为选手浇水降温,全力提供保障。“这种不服输的竞技精神太打动人了。”一位现场工作人员感叹。
冠军心声:不止于当下,目光向远方
本届赛事,广东队王小梅共参加了4个场地赛项目、2个公路赛项目,拿下全部6枚金牌。她说这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虽然取得了应有的成绩,但没想到真能包揽全部金牌。
她说,比赛的时候,只想着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把训练时的水平发挥出来。提及下一阶段的计划,她表示:“我的目标不止于此,接下来会好好备战洛杉矶残奥会。”
王小梅还分享了自己的“龙岗印象”:“我第一次来深圳就是到龙岗,这些年这里变化太大了,尤其是场馆附近,建了学校,环境变得越来越美。这里发展太快了,真是深圳速度。”
赛事期间,广东队冯锦华共参加了6个项目,豪取5金。“我对自己的表现挺满意的,赛前定的小目标实现了。”他说,赛前大家按计划刻苦训练,用最好的状态迎接这一次比赛。广东队主教练李鹏对他不吝表扬:“他是我们新培育的运动员,没有怯场,发挥出了最好成绩。”
冯锦华认为,本届赛事十分精彩,各省的运动员汇聚在一起,在比拼中能感受到大家的努力,都展现出了各自的最高水平。
“真正付出的汗水,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提及64金43银31铜的骄人成绩,李鹏脸上笑开了花。但他没有大意,一方面分析借鉴各省队的优势,一方面总结团队的“得”与“失”——比如男子双人车组受到上海队、山东队的冲击,分别取得第二名,女子双人车组在受伤的情况下捍卫住了金牌,“挺开心的”。
“其实每一块奖牌都是来之不易的。”李鹏表示,广东队长期坚持系统性训练,配备充裕的教练团队,每个组别都会有两名教练员,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分别进行特殊性的专项训练。“大家看到我们取得的金牌挺多的,但付出的汗水,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李鹏介绍,此次残特奥会结束后,他们马上要进入洛杉矶残奥会周期的备战和训练。从今年底开始,要陆续参加国际性的比赛,为洛杉矶残奥会争取积分、争取参赛名额。
“残疾人和健全人的区别,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执教残疾人自行车队17个年头的李鹏深有感触,“残疾人最大的障碍是心理和思想”,只要残疾人朋友克服心理障碍,他们完全可以像健全人一样投身竞技体育,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