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服务 > 对外交流 对外交流

深港双城故事闪耀大银幕

日期:2021-05-25 10:30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前不久的一次红色电影海报展上,一幅电影《一家两制》的海报引起了记者注意。这部早在香港回归之前拍成的电影,讲述在香港长大的阿文和深圳姑娘小佳结成佳偶的故事。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一衣带水,两座双子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银幕上关于深港两城生活的电影不在少数,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还有许多新的时代故事等待书写。

  《一家两制》开时代之先河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源于感悟。深圳与香港同根同脉,血浓于水。早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就有一部名为《一家两制》的电影引发巨大轰动。该片是以拍喜剧片见长的导演陈国星的第四部喜剧作品,讲述香港小伙与深圳女孩的婚恋故事,格调明快高雅,喜剧性强,获1994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并参加了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周。

  《一家两制》以小见大,用一段辗转、曲折的爱情故事,将深港一家亲的血脉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今粤港澳之间的交流合作愈加深入、广泛,而这份合作基础正是基于粤港澳之间坚不可摧的血脉纽带、文化认同。《一家两制》主线是爱情,背景是创业,港资到内地发展,影片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浓缩了时代身影。

  今年62岁的深圳人张先生已经退休,他至今依然对这部1994年上映的电影记忆犹新。“《一家两制》有笑有泪,最后是个合家欢的大结局。我记得当时上映时一票难求,电影院里都坐满了人,片尾还有观众鼓掌,场面非常热烈。”张先生说,“那是1994年,深圳建设如火如荼,当时聚焦沿海开放的现实题材电影不多,《一家两制》讲的就是深港故事,很有贴近性,因此很受深圳观众的欢迎。”

  《跑过罗湖桥》展现深港亲情

  2014年,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作家、现任深圳市作协顾问的苏曼华编剧的电影《跑过罗湖桥》公映。这是一部讲述“跨境学童”的电影。很多香港人在深圳置业安家,其子女每天跑过罗湖桥到香港上学,这样的孩子被称为“跨境学童”,这个群体非常特殊。苏曼华笔下的主人公突遭变故,在灾难袭来的时候,深港间的亲情关爱温暖和帮助了他们。

  苏曼华说:“没有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今天的深港关系。罗湖桥是深圳独有的、举世闻名的。发生在罗湖桥上和罗湖桥两端的故事,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又是深港亲情的缩影。”苏曼华认为,作为深圳本土作家,抓住这个题材是她的责任。“我于2007年元旦后就向深圳电影制片厂报了这个选题,准备为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献礼。2007年6月剧本通过,深影厂报国家电影局备案,很快通过了审批。但紧接着深影厂改制,厂长、艺术处长和项目经理(制片人)同时提前退休,这部电影就搁置下来,直到2013年才开机拍摄,2014年公映。”

  据悉,为了创作剧本,苏曼华曾到香港元朗的一间学校体验生活,通过朋友介绍住到该校老师家中,每天早上跟随老师上班,随堂听课,中午在学校食堂和香港学生一起吃饭,下午采访师生和驻校社工。编剧扎实地深入生活,才有了片中对学校生活的真实再现。这部电影同时也展现了深圳文艺工作者的担当。苏曼华表示,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势头强劲,可以说每一天每一刻都有新故事发生,而这些,都有待文艺工作者去发掘去书写去创作。

  《过春天》聚焦社会话题斩获大奖

  同样是讲跨境学童,深圳导演白雪的视角又有不同。2019年3月15日,由白雪编剧、导演,田壮壮监制,入围各大电影节并获多个奖项的电影《过春天》全国上映。该片入围了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发现”单元;荣获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大奖“荣誉提及”;入围第二届平遥国际影展主竞赛“卧虎”单元并荣获“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入围第69届柏林电影节“时代”单元;入围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入围第14届大阪亚洲电影节竞赛单元;入围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竞赛单元。不仅如此,电影还刷爆了朋友圈,在豆瓣上获得了8.0分,是一部口碑之作。

  电影中,女主角佩佩每天往返港深两地求学,处于青春期的她有着难以述说的成长烦恼。白雪告诉记者,她长在深圳,身边就有跨境学童,当她完成学业,创作电影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童年时接触过的跨境学童。“跨境读书,这在全世界都不多见,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又是我经历的身边人、身边事,为什么不写他们呢?”《过春天》是白雪的处女作,她表示未来还会创作更多与深圳有关的电影。“粤港澳大湾区本来是一脉之亲,在壮丽的时代之下,还有很多故事值得书写。”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