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文博会凭借高规格、大规模和国际化的特质,已成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超级交易平台,持续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汇聚海量资源,构筑超级交易平台
历经过往二十载精耕细作,文博会已成为文化产品的“大展台”,更是文化产业的“大集市”。文博会举办以来,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攀升至2750亿元,文博会的举办吸引了大量文化企业、项目与资本在深圳汇聚,促进了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强化了深圳在全国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地位。如将统计数据放置更高维度来看,在文博会举行的过往二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5.04%稳定增长,展现出文博会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
据统计,截至去年,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3万亿元,服务文化产业企业机构超4.5万个,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从承载千年文化底蕴的精美苏绣、宜兴紫砂壶、珍贵古籍善本等传统工艺品,到利用AI 技术创作的音乐作品、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保护的数字艺术品等充满未来感的数字文化产品,文博会在推动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以与时俱进的姿态为文化企业搭建起展示窗口,创造出大量合作机会。
凭借着日益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文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多元主体参与,构建起庞大的文化产业交流生态,全方位推动文化与市场的深度融合。除各地政府组团参展之外,市场化力量和交易功能在文博会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据统计,上届文博会市场化组展比例从50%大幅跃升至75%,预计第二十一届展会的市场化组展比例还将继续提高。众多参展商在此精准对接,在海量商机中拼经济、拼订单、拼发展,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推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双向奔赴
结新朋、谈合作,抢订单、拓市场,这是每届文博会上许多中外客商真实的忙碌状态写照。在这里,不同地区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得以与大型企业、投资机构实现对接,获得资金、技术与市场渠道,实现了跨区域发展。
多年来,在文博会搭建起的“超级交易平台”之上,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最高水平的文化资源与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才汇聚于此,让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创新的理念与成果得以高效流通,推动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全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繁荣。
文博会自诞生之日起,便始终坚持“国际化”的定位,用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两条腿走路”。从文化交流平台成长为全球瞩目的文化盛会,文博会吸引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不断扩大国际 “朋友圈”。去年,文博会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08个,海外采购商人数增至3万名。文博会已逐渐成为全球文化产业产品展示交流、国际采购、投资促进等合作汇聚之地。在文博会的助力下,网文、网剧、网游等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受到海外市场欢迎,而海外企业也借助文博会与国内企业合作,互利共赢。跨文化的交流如活水汇聚,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推动了全球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