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有助于深圳把握发展机遇,真正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内核,跑出深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度”。
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力,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内容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而融合形成的新经济,是深圳未来5-10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2021年6月发布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把“数字化发展”作为深圳“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和重要抓手,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新增为22个核心调控指标之一。同时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目标,目的是抢抓数字技术产业变革机遇,率先推进城市数字化整体转型,通过构建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高水平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跑出深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速度”。
一、深圳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深圳市正在紧锣密鼓、大力实施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将加速推动深圳在数字创意技术和设备、内容制作、设计服务、融合服务等四大业态创新发展。力争到2025年,深圳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旨在打造全国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高地。
1. 产业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加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已成为社会共识并被世界许多国家的成功实践所证明。目前,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构建了涵盖组织保障、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较为完备的文化产业支持保障体系,多个区已针对数字创意产业相关领域, 出台了涵盖金融扶持、税收优惠、产业空间以及细分行业领域的相关专项扶持政策,有效引导深圳文化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高起点布局游戏电竞、影视动漫、智能文化装备制造等数字创意产业前瞻领域。
2.科技创新赋能动力不断增强
科技是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锻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构筑现代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在“文化+科技” 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深圳迅速涌现出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企业。在互联网游戏领域,深圳拥有腾讯、创梦天地、雷霆信息、冰川网络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影视动漫数字内容服务上,深圳拥有华强方特、环球数码等一批专注内容生产的企业;在其他数字视听领域,深圳拥有以A8数字音乐为代表的网络音乐生产领军企业,以及懒人听书、博阅科技为代表的网络音频领军企业。但从深圳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来看,还普遍存在传统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制造优势产业创造性转化不足、科技赋能弱等实际问题。
3.产业集群化效应较为明显
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形成产品内容互补、产品档次齐全、上下游产业衔接紧密的良性发展格局。目前,深圳已经形成分布全市的文化产业园区体系,优质资源汇聚能力强,集聚效应显著。目前经认定公布的市级以上(含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达71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7家,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2家。可以看出,数字创意产业已成为深圳市“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有一些产业园区仍存在管理运营模式落后,产业业态单一,园区内聚集企业关联度低、生态产业链效果不明显以及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二、深圳数字创意产业的优化路径
第一,以政策规划为导向,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规划、政策和资金配套扶持要与国家数字化战略安排相契合,要深度服务国家构建数字化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加强政策规划,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立足深圳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制定好《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以及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一批重大示范性项目,抢抓“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或数字产业园区集聚区建设新机遇,在适度交叉、优势互动基础上,有效引导各区重点支持一批最具代表性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要素和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组团布局,形成协同并进新优势。
加强政策精准扶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新时期深圳文化产业实践出现的新业态、新情况和新问题,尽快修订完善现有的文化产业分项资金政策;出台、实施文化扶持数字创意产业的专项发展规划及配套扶持政策,通过制定系列优惠政策等实际举措,有效吸引资本对新兴产业的导入,缓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做优做强深圳现有优势数字创意产业。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推进传统文化产业现有产业链向高端环节转换,助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第二,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要实现深圳数字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形成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技术为创意产业赋能的问题,破题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有效降低在数字建模、交互引擎、后期特效系统等开发工具、基础软件等对外依赖程度。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实践证明,领军企业对世界科技前沿技术研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鼓励和支持华为、腾讯等领军企业在重大技术研发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通过构建以华为、腾讯等民营科技文化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国家级实验室、文化企业孵化器、国际创意产业中心等载体平台建设等有效举措,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助力深圳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发挥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内容创作、产品研发、模式创新的深度渗透和核心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最新成果转化到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增强高端印刷、文化装备制造、传统工艺品等传统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通过“上云、用数、赋智”,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进一步增强传统优势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深圳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龙头企业能有效带动产业链运转,引领行业发展,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定海神针”,而“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是小微企业当中的中坚力量,对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引擎作用。未来,深圳在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上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深圳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载体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腾讯、华强方特、环球数码、创梦天地等一批在国际市场颇具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对行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有效吸引数字创意产业上下游企业,做强做优产业链“四链”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集聚作用。
二是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对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墨麟游戏、韶音科技等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数字创意产业细分领域强化“专精特新”方向,形成数字创意产业梯次发展格局。
第四,以产业园区增量创新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化建设
要以“坚持市场化导向、坚持政府扶持与规范引导并举、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路径、坚持园区运营模式创新”为指导,为新时期文化产业集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保障,大力推进深圳数字创意产业集聚、空间集中发展。
一是加强数字创意产业载体的增量创新,加快推进龙岗数字创意产业集聚示范区、前海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国家级数字基地等一批重大园区示范项目建设,有效拓展数字创意产业空间载体。鼓励深圳各区在“十四五”期间,根据自身文化资源禀赋、综合优势及整体需要,规划、置换出一批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强数字创意产业重点领域园区布局,建设数字视听类、影视动漫类、电子竞技类等现代新型文化产业园区。
二是加大对现有文化产业园的智慧化改造升级力度。针对现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出台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园区管理运营方的激励奖励,引导园区投资运营方创新现有运营管理模式,搭建公共服务信息技术平台,推动园区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园区迭代发展,使园区实现从“聚合”到“聚变”,增强园区的聚集效应和孵化功能。
第五,以金融建设为推手,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解决数字创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能力弱、抵押物少、难以满足贷款条件等实际融资难的问题,大幅优化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建设的格局。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以顶层设计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搭建起可供操作的政策框架,完善金融机构对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的风险补偿和政策激励,有效发挥商业银行特别是文化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大探索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和资产相结合的融资模式,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先行示范。尝试探索以园区为抓手的金融支持模式建设,建立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的文化金融创新试点,支持运营方为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文化信用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深圳市文化产权交易所、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等文化平台作用,提升文化平台为文化产品提供确权、评估和融资等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深圳市文化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化信用数据库,通过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为文化企业的信用体系筑基,为文创企业融资增信。加强文化金融宣传,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增强企业对文化金融知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