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服务 > 文物遗产 文物遗产

逐个看!宝安新增21个区级非遗项目

日期:2023-09-07 11:14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打造宝安文化名片,近期,宝安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

  本次共新增21个区级非遗项目,将分歌舞篇、美术篇、技艺篇、美食篇、民俗戏曲五个篇章介绍,一起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宝安新增21个区级非遗项目

  ◆福海咸水歌

  ◆古琴艺术(吴门琴派)

  ◆凤凰岗舞麒麟

  ◆和平女子舞龙

  ◆沙井义德堂七星狮

  ◆提线木偶戏(黄派)

  ◆玉唐巧雕

  ◆紫砂陶艺

  ◆贝雕艺术

  ◆松岗琥珀雕刻

  ◆赵孙氏灯笼制作技艺

  ◆夏氏灯笼制作技艺

  ◆宝安传拓技艺

  ◆古琴制作技艺

  ◆杨林顺兴号当归制作技艺

  ◆齐善素食制作技艺

  ◆汉记粤式食品(蛋卷)制作技艺

  ◆上川姜醋制作技艺

  ◆上川烧骨制作技艺

  ◆新桥曾氏祭祖习俗

  ◆潮州(林氏)工夫茶艺

  在“歌舞篇”中,将为大家介绍福海咸水歌、古琴艺术(吴门琴派)两项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及凤凰岗舞麒麟、和平女子舞龙、沙井义德堂七星狮等三项传统技艺。这批非遗项目不但极具观赏性,其中和平女子舞龙、福海咸水歌项目更是填补了宝安区基围文化没有非遗项目的空白。

  保留基围文化缩影 福海咸水歌唱出渔家苦与乐

  福海咸水歌又称“疍家歌”,是渔歌的一种,也是基围文化的代表性民歌,主要分布于宝安区福海街道和平社区,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

  福海咸水歌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多为即兴创作。歌词创作常常采用比兴手法,颇具“雅”和“趣”的特征,曲调结构自由,随字求腔,具有独特艺术价值。

逐个看!宝安新增21个区级非遗项目

福海咸水歌。

  自古以来,疍家人终年生活在船上。清雍正年间,他们被允许在海岸边的滩涂地搭建吊脚楼生活,疍家人开始半海半滩涂的生活模式,逐渐演变成后来的基围区,并形成了包括咸水歌在内的独具特色的基围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演进,“疍家人”“基围人”的族群已趋于消失,但他们的生活状态都浓缩在咸水歌的歌词里,也使福海咸水歌具有重要的民俗研究价值。

  “武”与“舞”结合 凤凰岗舞麒麟强身健体保家园

  凤凰岗舞麒麟也被称之为“武”麒麟,起源于20世纪初宝安区西乡街道凤凰岗社区,满足当地社区民众以武术保卫家园、以麒麟舞蹈娱人娱神的现实需求,传承至今已有九代。

  习舞先习武。凤凰岗内作为“外地人”定居的客家先民,为适应当地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通过“舞麒麟”的方式,将对于生活的美好祝愿、对于保家卫国的时代记忆、对于强身健体的现实教诲浓缩在一组组麒麟舞蹈动作中。

  凤凰岗舞麒麟以洪拳、白鹤拳等武术套路为基础,客家麒麟舞艺为主体,并融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作为当地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着凤凰岗的村庄记忆。

  近年来,在凤凰岗社区和凤凰岗股份合作公司的支持和传承群体的努力下,凤凰岗舞麒麟走进学校和社区,参加海内外交流活动,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舞出女子精气神 和平女子舞龙诠释独立进取精神

  和平女子舞龙为南派舞龙,以布龙为主,特点是动作快、幅度大、舞姿轻捷矫健,花式繁多。舞动时一人举一节,珠引龙舞,上下起伏,回环屈曲。

逐个看!宝安新增21个区级非遗项目

和平女子舞龙。

  龙是中华文化的图腾,龙舞是全国各地民众喜爱的传统舞蹈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和平女子舞龙将“龙”顽强进取、独立自强的精神与“基围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完美融合,诠释了当地独特的舞龙文化。

  每逢节日,福海和平女子舞龙队都会进行舞龙表演,并多次受邀参加省、市、区级大型比赛和演出,备受赞誉。

  简劲清和 吴门琴派古琴艺术续写岭南传承

  吴门琴派第一代传人始学于岭南派沈再生先生,历经五代传承,脉络清晰,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琴乐流派之一。

  早在汉唐时期,吴地就是吴蜀两大古琴流派之一——吴派的发祥地。吴派琴最主要的特点是文人琴,“中正平和,清微澹远”。平和、大度是吴门琴派的根本与核心,在此基础上更形成“简劲清和”的独特风格。

  2019年,该非遗项目传承人在宝安打造江南小院清音阁,努力促成吴门琴派从海外回归扎根宝安,将古琴艺术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教化德行 沙井义德堂七星狮促团结凝心聚气

  沙井义德堂七星狮在传统南狮“神形似猫”的基础上融入华林派象形螳螂拳长短兼备的动作特征,使之在当地传统醒狮队伍中独树一帜。其中,“上楼台”“过三山”等难度动作在七星狮舞中极为罕见,成为沙井义德堂七星狮的代表性套路。

逐个看!宝安新增21个区级非遗项目

沙井义德堂七星狮。

  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20世纪初,视李崑山为第一代传承人,由宝安区沙井街道内的八大社区共同传承,至今已有五代。其影响范围曾辐射至宝安区福永街道及东莞、香港、广西、浙江等地。

  沙井义德堂七星狮以德行教化为前提,以武术强身为基础,通过舞蹈这一表现形式,融修德修身、敬神娱人、祈福迎祥的多重现实需求于一体,在当地社区具有极高的群众认知度。

  狮队与社区群体之间的互动在当地形成一种和乐的氛围,并积极吸收外来务工群体,在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晶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