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实地调查走访23个社区、覆盖率达92%,完成实地调查登记共145处,新发现类为71处……根据深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截至发稿,大鹏新区2024年新发现文物普查登记数居全市第一。
国务院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大鹏新区普查范围是辖区地上、地下、水下的普查对象,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共六个类别。新区文物部门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各方参与”的组织方式,强力推进了普查工作,特别是在2024年进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抢抓机会进行外业调查登记和内业资料整理,出色交出了“普查覆盖率高、普查登记进展快、成果质量抽查良好”的漂亮成绩单。
据了解,大鹏新区现存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139处,葵涌、大鹏、南澳三个办事处共25个社区,其中有15个社区涉及不可移动文物。2024年,新区普查队已走访过23个社区,收集、整理、查阅普查对象相关信息资料,第一轮实地调查的覆盖率达92%。
按照《2024年广东省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公布情况摸查表》统计数据,大鹏新区普查工作任务摸底数即普查对象共计193处(不含地下部分,地下部分由市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分别是需复查三普数据的111处和三普外已公布需登记新发现的82处。2024年,新区普查队已完成实地调查登记共145处,占摸底数75%。其中,复查类为74处,占摸底数67%;新发现类为71处,占摸底数87%。根据深圳市普查办的数据统计,截至发稿前,大鹏新区新发现文物普查登记数居全市第一。
据介绍,此次普查将于2026年6月结束,按照普查实施方案部署,新区博物馆将继续推进2025年实地调查工作,邀请市普查办专家团队审核指导。完成对大鹏新区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重点挖掘大鹏新区改革开放文物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