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服务 > 文物遗产 文物遗产

为深圳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期:2020-05-11 11:15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广东省第九届民间文艺著作评奖结果日前出炉,深圳民俗学者廖虹雷和文史专家彭全民共同撰写的《宝安历史文化民俗》一书获一等奖。据了解,此次活动评选出一等奖3名共4位作者、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及优秀奖若干名。深圳一共有两部作品获奖,另一部是廖建明(笔名田粟)的作品《葫芦记》获三等奖。

  据悉,《宝安历史文化民俗》是宝安地方民俗文化领域的首部研究著作,也是新老移民了解深圳乡土习俗知识的普及读物。

  宝安藏着深圳历史的“根”

  “广东省民间文艺著作奖”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以检阅全省的传统文化传承、民俗文化研究成果。

  得知获奖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廖虹雷。在他看来,城市化进程既要发展,又要保留前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安历史文化民俗》在全省民间文艺著作中脱颖而出,向我们透出一个信息: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边缘化我们的传统文化。现代化都市需要民间民俗的温润。”廖虹雷说。

  2016年,宝安区文体旅游局邀请廖虹雷和彭全民全面挖掘、研究和撰著《宝安历史文化民俗》一书。宝安是民俗学者廖虹雷的家乡,他熟悉这个地区的老镇古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文史专家彭全民从中山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也在深圳工作了30余年,对宝安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

  二人开始细致的田野考察和走村问俗,调研采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静心“下沉”,察看了近百座古庙祠堂,翻查了百多部族谱记载,寻访了数十个古村的长者乡民,收集了一批姓氏迁徙、地方掌故和民间传说。在研究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按照民俗学翘楚钟敬文先生主编《民俗学概论》一书论述的要求,完成了25万余字的书稿。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抢救

  《宝安历史文化民俗》全面、生动地挖掘、整理和研究了宝安地区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特别是在物质民俗一章中,对宝安地区农业习俗、蚝业习俗、渔业习俗、盐业习俗做出精细的区分和精彩的表述;其中对沙田、水田、輋地的垦亩躬耕区别,对蚝田中采苗、养蚝、挒蚝、育蚝、开蚝与食蚝的习俗特点介绍;对盐田的煮盐、晒盐及盐业交易“盐引”的历史渊源;对渔民中的“鹤佬疍”“疍家佬”与半农半渔的“基围人”的生产生活有趣习俗等,有着深度而详尽的阐述及情景的再现。

  据介绍,《宝安历史文化民俗》一书历经4年多打磨,日前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宝安区首部研究本土民俗文化的专著,是全面、系统、权威的民俗文化百科书。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在序言中指出:“这套丛书关于民俗、信仰等方面的研究,资料翔实,实例生动,对于研究岭南民俗文化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