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服务 > 文物遗产 文物遗产

非遗是人文湾区发展中的着力点

日期:2020-07-02 10:27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1998年,知名学者郑培凯到香港城市大学创立中国文化中心,并任中心主任,推展多元互动的中国文化教学。20多年来,郑培凯孜孜不倦研究中国审美传统,涉及昆曲、茶道、饮食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目前担任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客座教授的郑培凯近日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共建人文湾区,对于传扬中国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深圳商报:非遗是人文湾区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您认为可以如何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促进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郑培凯:从长远发展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以人文作为基础,有了人文基础才能让经济、社会其他方面发展得好。大湾区各地的联系实际上是很密切的,是以岭南文化作为基本。香港的非遗就是岭南文化的延伸,血肉相连,所以非遗是人文湾区长远发展计划中一个要注意的着力点。现在要让“9+2”城市融入大湾区,那么就要特别在文化认同方面做更多工作,这是人文湾区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也就是说,大湾区的文化规划要长远考虑,要细水长流,不能期待马上就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怎么把文化的问题当做日常要讨论的东西,并在不同的城市文化中寻找与构建大湾区文化的认同感和资源的整合度。

  深圳商报:诸如粤剧是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文化纽带,现在粤剧已从演出交流、参与排演转到共同创作,但从市场消费来看仍比较有限,您觉得可以怎样深度挖掘这些资源,推动它们走向大湾区的文化消费市场?

  郑培凯:虽然粤剧演出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频繁,但是在不少人看来,中国传统戏曲演出是属于老派人的消遣,这是从上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要求新求变。现在我们经常说,要重视非遗等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儿童当中的传承,可是专家、作曲家、剧作家他们难道不应该参与么?我们不能让非遗传承只是停留在少数传承人那里,而是要推广到青少年儿童那里。其实,大湾区在中西文化交汇与交流上是比较开放的,如何掌握这个历史基础与时代机遇,就要看怎么作出努力。

  深圳商报:大湾区文化的前景与市场非常广阔,对于中国文化除了强调传承,还要注重相关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开拓和拥抱这个未来,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基础教育?

  郑培凯:大湾区里面的每个城市是有差异性的,文化教育也有参差,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人们的文化情怀跟幼年的成长环境有关,在小时候播下种子就会发生兴趣,所以一定要重视文化教育。比如,要让小孩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就有接触中国戏曲的机会,并不是要求他们一定要学,但是一定要提供环境让他们接触到,也许他们长大以后有一天会觉得这很好。

  此外,我们要多借助民间文化结构的力量,比如读书会,举办相关的讲座、工作坊或其他互动交流活动,提高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积极性。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