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

日期:2023-03-28 09:58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谋划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加快打造文化高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体育圣地。

  一、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持续深化。加快筹建深圳话剧院、深圳管弦乐团和深圳民族管弦乐团。制定《深圳市支持民营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实施办法》《深圳市非国有美术馆管理与促进办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加快建设。印发《深圳市优秀新型体育业态认定和奖励操作规程》等。成功举办第三届深圳体育消费节、第二届棋茶文化消费节。深圳国际高尔夫运动博览会、深圳国际户外运动博览会等共计202家企业600个品牌参展。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617.48亿元,人均体育消费3492.21元,居全国前列。电视剧审查管理有序开展。全年开展近30部电视剧的立项审核等工作,上星调控播出计划22部、出具剧本协审函3份、协助拍摄函9份。电视剧《照亮你》杀青,《从这里开始》获发行许可。文化艺术品(非文物)拍卖中心加速成型。出台文化艺术品(非文物)拍卖中心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深圳市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心挂牌加快推进。当代艺术馆建设艺术品保税仓获海关支持。

  二、文化服务便捷畅通。重大设施加快推进。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音乐学院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开工建设,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深圳歌剧院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深圳湾国际羽毛球交流中心、龙华文体中心、简上体育综合体等建成开放。基层网络建优配强。宝安区文化馆、少儿图书馆和龙岗区、坪山区少儿图书馆完成升级改造。以“图书馆+公园”“图书馆+生态”等融合模式建成18家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龙华区联合社会力量共建敬信书院等50家“城市书房”。福田滨海图书馆成为深圳首个以足球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图书馆。建设更新200个都市型、楼宇型便民利民健身设施。服务供给更加丰富。首创深圳海洋诗歌季、全民美育大课堂、室外智能器材健身赛、智力运动系列赛事等,青年文化服务月、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来深青工文体节、全民健身活动月、深圳踏青日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近7万场市、区文体活动赛事深受市民热捧。各类云上展览演出点击量超4500万次。全年完成市民普通话测试超1.7万人次。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服务5500场。免费为超过6万人次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4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惠民机制持续优化。印发实施《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等。获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称号。45家市、区主要公共文化场馆和演出场所实现“文艺一键通”,1585所体育场馆实现“开放共享、一键预约”。福田区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获全省唯一“优秀”等次。深圳在广东省地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蝉联第一,南山、福田、龙岗、盐田、宝安等区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包揽前五。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全市152所中小学校加入“常青藤”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共建8家“青少年阅读基地”。福田区率先成立青少年公共文化研学基地。南山区“公益培训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惠及青少年超7000人次。成功举办市级青少年锦标赛、精英赛38个项目比赛,参赛人数超1万人次。“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覆盖青少年超10万人次。

  三、品牌铸造卓有成效。精品塑造再添硕果。大力推进“新时代文艺攀峰工程”。精心策划“我和我的祖国——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专场音乐会”“从井冈山到莲花山主题性美术作品展”“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等精品展演。原创舞剧《咏春》成功首演并登上“B站跨年晚会”,各平台播放量超2亿。“放歌新时代”歌曲征集活动收到参赛作品1万余首,选送歌曲《少年(建党百年版)》等作品荣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当代舞剧《深AI你》入围“荷花奖”终评。歌剧《先行者》、交响乐《新时代交响序曲》等原创文艺精品反响热烈。戏剧作品《烟》和星辉合唱团分别获第十九届群星奖金奖。《鹏程万里》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名单。赛事活动精彩纷呈。第十八届文博会艺术节带来15台18场高水准高品质的舞台艺术精品演出,第十一届深圳钢琴公开赛吸引国内外1279名选手参赛。第二届“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一带一路”中国象棋邀请赛、粤港澳大湾区中国象棋大师邀请赛等擦亮“智力运动之城”招牌。2022年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起亚杯”英雄联盟手游全国联赛总决赛、和平精英职业联赛夏季赛总决赛助力“国际电竞之都”建设。交响乐团音乐季、国乐当潮音乐节等城市文化菜单让市民高雅文化需求得到有力满足。竞技体育再创佳绩。17名深圳健儿参加北京冬奥会实现新突破,以深圳运动员为班底的国家女子冰球队夺得国际冰联世锦赛甲级B组五连冠。深圳女足获全国女子足球U13锦标赛冠军。花样游泳选手王柳懿、王芊懿在2022国际泳联游泳锦标赛上勇夺4金。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3年内两获俄罗斯女子冰球联赛总冠军,南岭铁狼俱乐部成为全国五人制足球顶级联赛“八冠王”,深圳新世纪篮球俱乐部、中塞女子排球俱乐部、深圳大学乒乓球俱乐部等稳居各自联赛上游。交流推广做实做细。主动服务国家文化外交,圆满完成西亚北非“丝路新春”“云春晚”等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成功举办“云上颂歌——庆祝中国和亚美尼亚建交30周年云端交响音乐会”等。作为内地唯一受邀的政府部门参与2022国际文化领袖圆桌交流会(线上)、2022国际演艺协会线上会议。举办深港澳阿卡贝拉菁英交流艺术周,粤港澳大湾区共读半小时,海峡两岸暨港澳电竞联赛和象棋、围棋交流活动,加快推动湾区人文交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培育德艺双馨、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强化深港、深澳旅游交流合作,面向全球开展营销推介和招商引资,与深圳航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深圳旅游官方最全游玩攻略。“i游深圳”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深圳十二时辰”24小时全媒体大直播文体旅宣传推广活动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年度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广东省唯一)。

  四、产业发展提档晋级。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印发实施《深圳市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推进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深圳市优秀新型体育业态认定和奖励操作规程》。拨付年度市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3.87亿元,资助项目908个。预计202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增长1.3%;体育产业增加值530亿元,增长5.4%;旅游总收入1161.5亿元。深圳被国务院认定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的地方”,成为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重大平台效应凸显。成功举办第十八届文博会,共计3402家企业参展,再次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满堂红”。成功举办2022文博会澳门精品展、第二届大湾区酒店文创产品展,为深圳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展示交易平台。3个文化产业园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深圳昆仑鸿星女子冰球等2个项目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重大项目集聚动能。发布《深圳市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加快打造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推进龙岗数字创意走廊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新增产业载体13个,面积超176万平方米。华为(龙岗)数字创意产业创新中心、腾讯云数字创意人才创新基地、天美电竞制作中心集群等项目签约落户。华强方特原创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东部华侨城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开工,乐高乐园、小梅沙海洋世界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发展提频加速。打造10条“鹏城之夏”精品旅游线路和梧桐山生态休闲等5个微度假目的地。推出“西涌·倦鸟营地”等系列高端露营产品。观光巴士形成红(人文历史)蓝(科技生态)黄(城市夜景)橙(魅力湾区)绿(生态人文)5条特色线路体系。“招商伊敦”号推出“深圳周边海上游”和深圳厦门“滨海双城之旅”新线路。上围艺术村和鳌湖艺术村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鹏城村获评广东省首批乡村旅游优质项目。蛇口滨海文化创意街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南头古城、华侨城甘坑古镇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五、文脉传承再上台阶。红色文化凝心聚力。编制《改革开放重要史迹保护利用战略规划》,实施第二批改革开放史迹资源普查。核定2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34处可移动革命文物。邓小平铜像和孺子牛雕像入选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举办文化名人大营救四地(深圳、惠州、东莞、河源)联展。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并荣获第十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保护利用”案例成功入围第三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历史遗存保护有力。率先探索文物空间与其他类型空间协同管控相关措施,完成8处省保单位、31处市保单位、83处区保单位的“两线”范围、11处地下文物埋藏线及900余处地上文物建筑坐标成果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存。打造“圳·在考古”品牌,年内推出“三星堆文明”“岭南地区文明探源”等7场高质量讲座。文博事业多维发展。大力推进深圳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等项目建设。高质量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谜踪之国——云南古滇国青铜文化展”等3个重磅展览吸引线下观众超30万人次。深圳博物馆“理解三星堆——祭祀场景中的铜器、玉器与象牙、虎牙”等展览成为网红爆款。城市记忆活态呈现。公布第二批特色文化街区创建资格名单,中英街、东门老街等启动改造提升。坪山文化聚落、大万世居客家围屋等获央视报道,微博阅读量超1.1亿。公布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沙井蚝生产习俗、庙会(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螳螂拳、中医诊疗法(朱氏点穴牵顿脊柱整复术)等4个项目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深化国家级非遗试点,“XR直播+非遗”跨界融合吸引观众超400万人。

  六、行业市场稳定发展。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依法决策,有序推动《深圳市文化名人大营救遗址线路保护及利用规划》等向社会公布。《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户外运动管理条例》纳入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惠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制定《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文体旅游行业发展的通知》,全面落实市“惠企纾困30条”“促消费30条”。文体旅游行业减免和发放纾困稳增长补助约7.74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推出“设立文物商店审批变更”等44项全市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落实“一照通行”改革试点,上线第二批“一照通行”改革事项。推进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文旅市场规范有序。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20余项,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筑牢文广旅体领域安全防线。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