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

日期:2023-03-28 10:00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牢记深圳经济特区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条主线,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聚焦“文化高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体育圣地”三大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依托3个《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实施八大工程、80项重点任务,按照目标化、任务化、清单化、责任化,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一、深化铸魂赋能工程

  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对照“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多的成果”,深入涵养干事创业的勇气、硬气、正气、才气。

  1.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2.抓牢抓实宣传宣讲。广泛开展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精心组织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3.严格执行制度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4.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5.积极创建模范机关。以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三争”行动和“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

  6.提升干部队伍专业本领。围绕“双区”建设、“双改”示范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举办系列专题培训,常态化抓好党员干部日常培训”。

  7.抓好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文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发挥优秀艺术家模范作用,打造艺德艺风模范标杆。

  8.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多元化人才评定体系,重点引进、培养国内外文体领域领军人才。

  9.严防行业领域风险。加强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等意识形态安全审查。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

  二、深化改革攻坚工程

  牢牢抓住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窗口机遇,发挥好改革“试验田”作用,以改革继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10.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出台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文件,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有文艺院团。

  11.完善文化事业多元投入机制。探索出台《深圳国有文艺院团资助管理办法》等,支持公共文化和文艺事业发展。

  12.推动电视剧行业高质量发展。接好、用好、管好省级电视剧审查管理权限,建立健全深圳电视剧备案审查机制,打造全流程服务平台。

  13.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内容形式、传播手段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推进广播电视融合化、特色化、超高清化发展。

  14.建设适用国际通用规则艺术品(非文物)拍卖中心。完成深圳市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心挂牌,更好发挥当代艺术馆保税仓作用,繁荣艺术品拍卖市场。

  15.加快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继续办好深圳体育消费节、棋茶文化消费节,加大体育促消费力度。营造良好的办赛环境。

  16.深化体教融合。实施《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举办“奔跑吧·少年”市级青少年锦标赛、精英赛等赛事活动。

  17.推进国有博物馆“三权分置”国家级改革试点。推进“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分置改革,建立健全国有博物馆激励机制。

  18.推动旅游行业改革创新。积极争取推动出境旅游业务发展,推进港澳导游来深便利执业工作。

  三、实施文艺攀峰工程

  聚焦时代命题和重大主题,精心谋划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

  19.全力塑造文艺精品。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等主题主线,精心谋划创作“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题材舞剧等作品。

  20.打响深圳文艺品牌。积极组织舞剧《咏春》开展全国巡演。高标准完成深圳交响乐团100场巡演。

  21.完善文艺创作生态。加大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现代演艺市场。

  22.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强化对群众文艺创作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群众文艺优秀作品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优秀作品巡展巡演,让创作成果惠及市民群众。

  23.推动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非国有美术馆发展。加强对美术藏品的保护、开发及展示。

  24.提升文艺展览标识度。继续办好“关山月与20世纪美术研究系列展”“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名家设计艺术研究展”等传统品牌活动。办好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等新品牌。

  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项目。

  25.实施智慧文旅提升行动。加强文旅资源智能终端的布局和运用,持续提升i深圳体育场地“一键预约”平台、i深圳“文艺一键通”服务效能。

  26.提升群文活动品牌影响力。深耕“青年文化服务月”“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来深青工文体节”等现有活动举办机制。支持各区打造一批优质文化活动品牌,开辟更多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化服务场景。

  27.丰富完善城市文化菜单。加大国有文艺院团公益演出惠民力度。办好“第十九届文博会艺术节”“第七届深圳合唱节”“第十一届深圳市戏曲名家名剧展演”等。

  28.推动基层文化设施融合发展。推动基层文化空间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融合发展。支持书房、书屋、书店、书吧在提供常态阅读服务之余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和文化惠民活动。

  29.持续推动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大力推动在城市公共空间植入阅读、美术、展览、演艺、健身、休闲等元素,让城市公共空间更具“文艺范”。

  30.打造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鼓励支持各区打造新型文化空间。

  31.提高文化设施惠民效能。大力推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八小时外”延伸,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开放、延时开放。

  32.大力推广全民艺术普及。推动全民艺术普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艺术普及供需对接机制,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艺术赏析、讲座等艺术普及和公共教育活动。

  33.完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国有文艺院团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基地和服务团队,提升文化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34.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矩阵。继续办好深圳踏青日、全民健身日等传统品牌活动和“深圳杯”球类联赛。鼓励支持各区提升品牌赛事影响力和办赛水平。推动举办社区运动会,不断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参与程度。

  35.实施运动都市计划。建设全国第一家工间碎片化运动器材展厅,举办系列碎片化健身活动,营造“时时健身、处处健身”氛围,让全民健身形成习惯、变成时尚、融入工作生活。

  36.完善市民身边的体育生态圈。新建或改建一批便民利民健身设施,加快建设体育主题公园。

  37.建设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完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整合现有的信息发布渠道,建设以广播电视有线、无线互为备份的两大应急覆盖网络为。

  五、深化品牌铸造工程

  聚焦“深圳元素”,构筑更具竞争力的城市人文品牌,让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精彩绽放。

  38.擦亮“钢琴之城”招牌。全力提升“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影响力,继续办好“第十一届深圳钢琴音乐季”“第十二届深圳钢琴公开赛”。

  39.推动“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主阵地作用,优化“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推动全民阅读纵深发展。深化“市级中心馆+区级总分馆”的超大城市总分馆制服务模式,扩大垂直紧密型图书馆总分馆覆盖范围。

  40.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推动深圳自然博物馆等重大文博设施建设。规范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发展。加大对行业博物馆的扶持力度。

  41.建设“国际电竞之都”。制定实施《深圳市关于建设国际电竞之都的若干措施》。加快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高水平俱乐部及国际、国内高端电竞赛事,支持发展电竞赛事活动与邮轮旅游相结合的沉浸式项目。

  42.打造国际户外运动天堂。依托全市郊野径网络打造深圳“麦理浩径”。举办深圳十佳健身步道行、“山海连城”徒步活动等户外活动。

  43.打响智力运动之城品牌。完善智力运动赛事体系,办好湾区杯大棋士赛等智力运动赛事,举办群众智力运动系列赛事。

  44.擦亮“改革开放之城”文化名片。推动蛇口工业区创建首个改革开放主题“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谋划改革开放文物展示品牌项目及活动。

  45.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运营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推进全国足球青少年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深圳)建设。积极组队参加“三大球”城市联赛。

  46.建设国际著名体育赛事城市。办好深圳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等高水平赛事。支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潮流项目赛事。联合各区引进和培育更多高端体育赛事。

  47.打造高水平竞技体育强市。做好深圳籍运动员参加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粤港澳全运会的选拔、参赛保障工作。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48.打造湾区文化交流标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专业机构合作和交流,继续办好共读半小时、阿卡贝拉菁英交流艺术周、深港青少年合唱艺术季等活动。

  49.完善高品质文化活动矩阵。高标准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等。支持各区持续提升品牌活动影响力。

  50.做实部省合作计划项目。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举办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深圳当代水墨画交流展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六、实施产业扩容提质工程

  进一步培育壮大文体旅游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文体旅游新业态,推动文体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51.完善产业政策支撑。制定出台《深圳市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深圳市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深圳市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行动计划(2023—2025)》等,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撑。

  52.加快打造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持续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办好龙岗数字创意走廊文创IP开发者大会、“湾区数字创意季”等活动。

  53.推动产业优势集聚。实施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提升文化产业功能区数字化专业化特色化运营水平。发挥体育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和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5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大对数字创意产业领域原创研发、新型文化业态等项目资助力度。促进体育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做大做强本土体育企业。

  55.打造优势资源平台。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推动体育产业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

  56.培育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支持深圳新世纪篮球俱乐部、中塞女子排球俱乐部等在高水平职业联赛取得优秀成绩。持续引进和培育更多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

  57.实施旅游资源普查。按照“能普尽普”的要求,全面开展旅游资源普查,科学开展资源评价和等级评定。

  58.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积极适应微旅行、慢休闲、深度假的发展趋势,推动海上休闲旅游与“山海连城”自然景观串珠成线,大力发展露营经济,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59.打造科技旅游路线。培育旅游体验新场景,协调本地高科技企业、工业企业开放展厅,打造一批科技旅游精品路线。

  60.培育特色城市景观。加快开展凤凰古村、马峦山古村、半天云古村等活化利用。推动在产业园区配置文化娱乐设施、嵌入文旅消费场景。

  61.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抓好节庆旅游,鼓励酒店、景区联合推出“联游套票”。加快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62.加快推动科技赋能。支持开发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文化产品,支持打造数字艺术馆与元宇宙体验空间。支持市、区文体场馆打造智慧场馆。

  63.引进精品酒店IP。积极引进建设高端酒店品牌,构建多层次酒店集群。

  64.持续拓展邮轮航线。发挥深圳拥有国内首艘五星旗邮轮优势,推出更多邮轮旅游产品,打造邮轮旅游品牌。

  65.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完善区域旅游联盟机制,联合开发旅游线路,共同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66.抓好旅游营销推广。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开展旅游营销推广。

  67.打造湾区产业合作平台。深化与港澳文化产业合作,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全方位合作。

  七、实施项目驱动工程

  以带动性作为选择、确定重大项目的主要标准,充分发挥重大文体旅游项目建设稳投资、促增长的作用。

  68.打造高品质文化地标。加快推进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

  69.构建城市文化活力带。围绕市级重大文体设施集聚文体资源,高标准打造形成一批城市文化活力带。

  70.高质量举办第十九届文博会。进一步优化展会结构,提升办展质量,切实办好第十九届文博会。

  71.落实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跟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地,稳步推进重点项目以及文化企业孵化器建设。

  7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办好“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大会”。加快构建多层次酒店集群。

  73.申办重大竞技体育赛事。积极筹办粤港澳大湾区第十五届全运会各项赛事。全力办好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A组赛事。

  74.建设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带。高水平规划建设大鹏龙岐湾高品质旅游集中片区。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升级改造。

  八、实施文化“双创”工程

  增强历史自觉、强化责任担当,积极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75.健全文物保护政策体系。制定公布《深圳市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等文件,完善文物保护领域政策支撑。

  76.加大历史遗存保护力度。推进全市文物保护线“多规合一”平台的全覆盖工作。及时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

  77.实施第二批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推动特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娱乐休闲、文旅消费深度融合,打造市民“微旅行”“慢生活”的好去处。

  78.办好品牌文博活动。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第六届深圳非遗周等活动。推出革命文物主题展览。

  79.深化国家级非遗试点。持续推进“非遗在社区”国家试点工作,发挥以非遗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建设、社区治理中的“粘合剂”作用。

  80.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积极打造“深寻非遗工坊项目”,扶持革命老区寻乌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非遗工坊。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