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坐落于后海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图为项目效果图。
深圳湾畔,粤海之滨,一座皎洁如月的多曲面薄壳型建筑——深圳湾文化广场,正与春光一同拔节生长,破“壳”而出。从高空俯瞰,它宛如一片鹅卵石群散落在繁华都市的中心,呈现出一幅原始而壮丽的大地景观,与周围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彰显其独特魅力。
踏春提速,实干争先。在项目施工工地上,钢筋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等各工种正在有序地开展作业,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到处都是争分夺秒的气息。4月2日,深圳湾文化广场进入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阶段,从“纸上”到“地上”,项目团队踔厉奋发,奋楫争先,把高标准规划“蓝图”变成高质量发展“实景图”。
作为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位于后海中心区,由市财政投资,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申请立项,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建设,华润置地代建,中建科工承建。深圳湾文化广场分为北馆和南馆,北馆为深圳创意设计馆,南馆为深圳科技生活馆。用地面积约5.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该项目在不打破原有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在深圳湾公园与城市之间建立自然的连接,最大限度地将空间与文化带给城市和市民。深圳湾文化广场2025年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具创造力、更加自由开放的市民活动空间和公共艺术公园,也是科技与设计融合创新的示范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文化高地。
1 “创”无止境
立足全球视角,彰显深圳创意
创新南山,“创”无止境。在南山这片开放包容、锐意创新的土地上,培育了一大批创意设计产业园区、时尚商圈和企业集聚区。
3月20日,“世界设计之都”米兰,“牵手”深圳,在南山会场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的双城时尚周。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时尚与创意在此碰撞,为南山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世界瞩目这片热土。
近年来,南山区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从云端秀场到时尚沙龙,从创意园区到潮流商圈,无不彰显其独特的创新基因。
深圳湾文化广场,作为深圳“设计之都”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平台,秉承着“全球视野、中国智慧、深圳特色”基本原则,这里将打造两展、一会、一中心,致力于打造成深圳设计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典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文化的高地。其核心定位是设计与科学融合的创造力中心,以设计为核心,助力深圳从“生产力时代”走向“创造力时代”,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再到“深圳创意”的伟大跨越。
以海边原石为灵感的城市建筑,起伏的城市绿地,将“远古”与“未来”两个时间尺度并置,呈现出一片原始的超现实的大地景观,一处人文生活交往的场所。摄云石、悬云石等8个石头形状的建筑,如同亘古不变的石群,相互倚靠,矗立于城市之中,成为深圳湾畔的精神标志,诉说着城市的故事,展现着城市的灵魂。
2 精工细作
创新设计显匠心,攻坚施工展实力
有灵魂的建筑空间,对于方寸之间的舒适度都苛求极致。从一纸蓝图到恢弘建筑,从一砖一瓦到匠心之家,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部始终坚持工匠精神,以铸造精工产品为切入点,以每一毫米的精雕细琢,不负市民的美好期待;用每一道工艺的严苛把控,打造全国文化标杆项目。
如此大体量的多曲面薄壳形建筑,在国内尚属首例。项目面临异形结构控制、清水混凝土施工、钢结构施工等诸多难点,多项施工难度堪称国内之最。
异形结构施工,无疑是当前建筑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项目的自由曲面混凝土结构,面积近4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堪称国内之最。其中,摄云石29米超高展厅的设计,采用了异形曲面双层薄壳结构,单层最大自由曲面连续无缝壳体剪力墙的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56米。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极具挑战性。
更为关键的是,展厅的内壳采用的是一级清水混凝土,需要整体浇筑成型,这无疑加大了施工难度。施工团队需要精确控制浇筑过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稳定性。
清水混凝土施工,展现出项目的高品质追求。清水混凝土结构整体呈现出相互交错且无明确边界的玛雅无规则曲面造型,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仅美观,而且施工难度极大,国内罕见。清水混凝土的展开面积达到了3万平方米,其中一级清水占1.71万平方米,二级清水占1.76万平方米,总方量达到了3700立方米。这样的规模不仅考验着施工团队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项目对建筑品质的追求。
在钢结构施工方面,同样面临诸多挑战。由于项目受到地铁下穿和异型结构的影响,劲性钢梁和劲性柱的最大截面超过了2米,给安装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而劲性结构最大板厚达到了100毫米,这也是国内房建领域的一项新纪录。超厚板的焊接难度极大,对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此外,部分石群屋面的异形曲面钢屋盖和箱型弯扭构件的加工制作及现场安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施工团队需要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设计要求。
幕墙施工方面,石群外立面采用了石材幕墙设计,由34.5万条自由曲面石条拼装而成,这些石条具有三种宽度和四种长度,是国内首创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而且体现了我国在幕墙施工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施工团队需要精确测量、精细加工,确保每一条石条都能准确无误地拼装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外立面效果。
狭小空间施工也给项目带来巨大挑战。由于项目主体采取了未退线设计,基坑边线紧贴用地红线,加之外围道路施工改造,导致施工场地十分狭小。这使得施工部署难度大大增加,场平转换需要步步精准,否则将对整体施工部署产生较大影响。
3 迎“难”而上
八大关键技术,化难点为亮点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笃志前行再建新功。
面对五大难点,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团队迎难而上,以八大施工技术持续攻坚克难。
钢结构制安一体化施工技术,作为一套系统且专业的施工策略,其深化设计环节尤为关键。项目团队对设计施工图进行细致梳理,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文件,这些文件不仅为深化设计报审提供了坚实支撑,更直接引导了施工详图的设计,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精准对接设计要求。在此过程中,项目团队与混凝土、机电、幕墙等多个专业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利用先进的专业软件,项目团队实现了自动套料,生成切割代码,直接应用于智能下料设备,从而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在钢结构的智慧安装方面,项目团队通过引入虚拟预拼装技术、激光除锈、钢结构智慧测量技术以及智能焊接机器人等尖端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还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展示了项目团队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
装配式机房设计施工技术同样展现了项目团队的卓越实力。以BIM技术为基石,项目团队科学合理地拆分、组合机电安装单元,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结合现代物料追踪、配送技术,实现了高效精准的模块化装配式施工。这一技术在后续的机电施工中将大放异彩,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BIM全专业应用技术贯穿于施工总承包的全生命周期。它不仅能够全方位管理项目的3D模型,还能利用BIM模型精准挂接进度计划,实现4D进度模拟。通过实时对比计划与实际的进度,项目团队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确保项目始终按计划推进。此外,BIM技术还在数字化加工、智能建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项目的施工组织、技术交底和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面对地铁轨道穿过的特殊挑战,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应用地铁轨道隔振设计施工技术。通过精确计算和调整隔振支座的固有频率,实现了显著的减振效果,满足了设计要求,为项目的交付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加强建筑全过程节能降碳管理,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在施工中,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团队采用渣土固化再生利用回填技术,不仅将废弃渣土变废为宝,制作出新型环保材料,还大幅减少了碳排放。该材料具有强流动性、高水稳性和高抗渗性等特点,使得回填施工更加便捷、高效,降低了维护成本,并有效减少了地下室外墙渗漏的风险。
精益求精,让建筑成为艺术品。项目团队还掌握了自由曲面薄壳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和超大截面型钢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技术。项目的自由曲面薄壳清水混凝土,主要分布在北馆摄云石、南馆望云石、海湾通道、下沉广场等区域。这种一次浇筑成型的异形饰面清水混凝土结构存在施工精度及标高控制难度大、施工荷载控制及裂缝控制要求高、防渗漏难度大等难点。针对异形和特殊结构施工中的难点问题,项目团队通过深化设计、智能化加工和精细化管理等手段,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展现出高超的施工技艺。
追求卓越品质,让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专业与品味。在幕墙施工方面,项目团队也将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攻坚异形曲面条状石材幕墙的施工任务。项目团队通过精确的测量放线、钢环梁支座安装和双曲焊接不锈钢管安装等工艺,未来将约34.5万条不同规格的曲面花岗岩石材条完美拼装在一起,让“海边原石”的设计灵感变为现实。
4 “智”驱建造
新型智能设备,助力优质建造
用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的生动实践。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采用了一系列新兴的智能设备,它们在项目实现安全、高质量履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钢结构制安领域,智能焊接机器人以其高效能表现脱颖而出,堪称焊接界的“小能手”。相较于传统的手工焊接,它不受劳动强度与焊接速度的束缚,能够实现大电流、高速、低热输入的连续焊接,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焊接效率。
与此同时,墙板安装机器人同样展现出了不凡的实力。它能够实时捕获墙板的位置信息,并通过内置算法精准调整板材位置,实现墙板的自动化安装。这一创新技术不仅解决了装配式建筑围护墙板安装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安装风险高等难题,更荣获了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的殊荣,并在国际舞台上摘得意大利A Design银奖。经过四代产品的持续优化,该机器人在设备尺寸、重量、续航能力、装板稳定性及行走便利性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提升。与人工安装相比,它不仅能确保墙板安装的质量与施工安全,还能显著提升安装效率,不同环境条件下,其效率提升率可达到50%至200%不等。
除了焊接机器人与墙板安装机器人这两大得力助手,项目还引进了一种功能全面的多功能移动智慧杆。这款智慧杆具备底座便携移动、杆体自动伸降5米、4G/5G无线通信、太阳能长时间续航等多项功能。此外,它还集成了应急照明、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语音广播、广告播报、手机充电等多种实用功能。结合太阳能追日系统,它能够满足户外应急场景下的长时间应急监控需求。通过搭载自主研发的移动智慧杆平台,它能够迅速响应各种应急场景,实现精准、快速的监控与指挥。
5 红色引擎
党建引领履约,打造红色工地
打造“红色工地”,点燃“红色引擎”,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再赋新能。
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组建由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南山区安监站、南山区质检站、粤海街道蔚蓝海岸社区、华润置地、华西监理、中建科工等七方组成的党建联盟,每月依托党建联建搭建项目建设沟通机制,为重点工程建设打造红色引擎。
围绕高品质履约的中心任务,项目团队以求真务实和奋斗争先的精神姿态落实各系统工作,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先后获70余项集体荣誉,向打造标杆项目的征途迈出坚实步伐。
通过联动属地街道、派出所、安监站等单位共同打造幸福平安工地,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联动建设、代建、设计等单位建立联合宣传机制,项目建设进展在地市级、省部级乃至国家级媒体发布110篇。“童心筑梦小候鸟暑期夏令营暨家属开放日”活动获得央视新闻频道传播,项目“五心五型”党建特色做法获中央主题教育指导组好评。
此外,项目建设者感悟《情暖未来》。在粤海街道七一高质量发展宣讲会上进行分享。项目与南山区人民检察院结对共建,助力打造“超英廉洁文化示范点”。
深圳湾文化广场不断深化“党建+业务”模式,引领建筑品质“提质升级”,实现以“党建红”促进“项目红”。
6 匠心品质
质量管控护航,铸就精品工程
匠心铸精品,务实创示范。
在项目的建设进程中,团队始终坚守“创新争先、勇攀高峰”的质量理念,以工匠之心,一丝不苟地执行“123”质量管理准则。这“123”准则具体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团队矢志不渝,力争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两个关键的提高——团队严格提升进场材料的标准与投入,同时优化重要工序的样板引路工艺;三个百分百的保障——团队确保关键工序质量旁站、隐蔽工程质量验收以及作业完成成品保护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百分百的完美执行,致力于铸就精品工程。
为冲击“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一荣誉,团队特别成立了创优管理委员会,集结业主、监理、设计、勘察、施工单位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策划、推进创优工作。总承包单位则构建了从策划到实施,再到监督检查、资料管理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将创优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创优工作的连贯与协调。
团队注重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通过质量交底培训、周月例会、专题会等多种形式,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开展了一系列质量激励活动,如质量信得过班组评选、工匠表彰、单位公示等,以此激发全员对质量的热情与追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团队秉承工匠精神,对进场材料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把关,对重要工序实施样板引路,确保每一个关键工序、每一处隐蔽工程、每一件成品都达到完美的质量。团队的努力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项目已经顺利通过市级、省级优质结构工程的过程检查,并荣获了多项荣誉。
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团队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把控体系。从原材料的抽检到进场验收,从施工过程的旁站到隐蔽工程的验收,从实测实量到第三方检测,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达到最优。针对关键部位和工程,团队实行样板先行和质量标准化,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与可靠;对于关键空间,团队实行专项保护,确保成品质量不受损害。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团队充分把握春季施工大好时间,掀起大干特干热潮,全力跑出奋进加速度,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当前,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精装修工程有序推进。展望2024,团队将再接再厉,继续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一个施工细节,以质量精品为城市文化地标的矗立奠定坚实基础。
凝心聚力谱新篇,奋发有为向未来。2025年,深圳湾文化广场将惊艳亮相,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文化新名片,引领时代潮流,吸引全球目光;奋力推动深圳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文化影响力、聚合力和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