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起,文化产业云帆高张!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3日至27日举行。本届文博会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分为8个展馆;共有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419家。
自2004年创办以来,文博会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逐年攀升,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博览天下,以文会友,以展带商。文博会创办2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向上攀升,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2023年统计快报显示,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369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实现营业收入11007.95亿元。
产业增势喜人,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
深圳日新月异,文明积厚成势。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深圳2003年正式确立“文化立市”战略。一直以来,深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高新技术发达、产业资本活跃等优势,在全国较早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作为文博会的举办城市,深圳直接受益于文博会的平台支撑和带动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目前已构建了涵盖组织保障、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较为完备的产业支持保障体系。数据显示,文博会创办2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深圳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7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约8%;培育一大批优秀文化企业。目前深圳文化企业超10万家,从业人员逾100万人;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80家,入驻企业超1万家,就业人数近20万人,实现税收逾150亿元;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并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文艺精品涌现,“深圳造艺”诞生高光时刻
前不久,在2024深圳设计周开幕式上,深圳城市形象片《敢为人先》首发,并在网上迅速“出圈”。视频讲述了一个儿时拥有“飞翔梦”的男孩,经过成长的探索,终于一步步实现梦想飞往更广阔的世界。《敢为人先》表面讲的是一个男孩的奋斗故事,实则内核体现了新时代深圳精神。
近年来,像《敢为人先》这样的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一直以来,深圳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把发展文艺事业放在突出位置。
今年龙年春晚,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受到了广泛关注。其舞蹈与武术的完美融合,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深圳出品的舞剧《深AI你》、电视剧《青春之城》,都成为新时代的现象级作品。
除了文艺精品,深圳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上也下足功夫。在“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市民可以直接预约体育场馆和各项体育赛事活动,随时随地锻炼身体;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市民可以沉浸式感受艺术的魅力,拍上一张美美的文艺照片……近年来,深圳致力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分钟文化圈”初具规模。
此外,深圳还打造了多个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有力地促进和带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例如,深圳文博会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展示、交易、信息平台,而且有力推动了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圳还在国内较早组建了文化产权交易所,参与发起设立了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数字出版基地等也落户深圳。
“文化+”深度融合,产业发展迸发新增长点
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科技之城。深圳的文化产业,也充满了“科技感”。
一直以来,深圳在发展文化产业中,注重创意引领和科技支撑,逐步培育起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黄金珠宝、文化会展等多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作为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行业在国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秀。
目前,深圳涌现了以腾讯、华强方特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成长性文化科技企业,超过25%的“规上”文化企业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深圳市、南山区和华强方特、雅昌文化被评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字文化产业和高端文化装备制造业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深圳还推动发展“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深圳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也推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文以载道,文以兴城。未来,深圳将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推进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