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

八十余件扬州绘画精品 亮相何香凝美术馆

日期:2021-07-15 10:47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昨日下午,“领异标新——‘扬州八怪’与扬州三百年绘画特展”在何香凝美术馆正式启幕。由南京博物院、何香凝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本次展览,一次性呈现南京博物院从馆藏精品中挑选的八十多件扬州绘画作品。

  展览展出包括唐志契、程邃、查士标、石涛、禹之鼎、虞沅、王云、袁江、高凤翰、汪士慎、李鱓、金农、黄慎、高翔、方士庶、郑燮、李方膺、袁耀、罗聘、王素、吴熙载、闵贞、边寿民等二十余位扬州籍或活动于扬州的画家作品,力图呈现出有清一代扬州绘画的三百年兴衰史。

  清初以来,扬州因盐商而孕育的城市生活日益繁华,富商与文人、艺术家之间的频繁互动,塑造了往后数百年的文化、学术、艺术品格,也促成了扬州区域文化艺术的多元格局。

  康熙时期,程邃、查士标等人以疏简的笔墨方式构建起遗民绘画的趣味,分享于扬州文人阶层和富裕商人之间;查士标之后,作为朱明皇族后裔的石涛寓居淮扬,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以书画凸显遗民精神,以激昂跌宕的世俗风格影响江淮。几乎同时,扬州还流行着一种精巧细致的工整笔调,袁江、袁耀等追求富丽、壮观及“超现实”的美景,获得了城市中上层人士的青睐。

  乾隆时期,得益于徽商的赞助,“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以朴拙、谐俗、新奇的风格开创了具有风格学意义的大写意画风。文人画不再囿于“人品关乎气韵”的体系,无论题材、笔墨,还是风格都突破了一元的审美格局,崇尚个性,彰显自由。六朝风流由此成为理想,“扬州八怪”奇闻轶事的传播,更成为其艺术“声誉”不可或缺的妙笔。

  嘉庆以来,盐业日趋衰落,扬州的经济影响力持续式微,艺术赞助随之萎缩。伴随着上海、广州等新兴城市的崛起,扬州文艺在十九世纪末的大变革中逐步走向沉寂。所谓“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淮扬烟雨不再浪漫依旧。

  展览共分为“闲淡与激宕:以查士标、石涛为代表的遗民画风”“工稳与精巧:以顾符稹、李寅、袁江为代表的职业画风” “奇异与纵逸: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风”“恬静与温雅:以‘邗上五朱’‘扬州十小’为代表的职业画风”。

附件: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