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艇联赛激情满满。
活力涌动科学之城。8月26日至27日,在光明区虹桥公园,广东省自由式小轮车邀请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测试赛正在这里举行。赛场上,运动员们脚踩小轮车,腾空、转体、落地,一系列流畅动作将自行车运动的动感与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十五运会自行车项目落户光明,是对光明区自行车运动发展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光明区规划了总长125公里的骑行环线体系,拥有达国际标准的小轮车赛场、喜德盛国际自行车赛事基地等专业设施,定期举办各类自行车赛事活动。从专业选手到普通市民,自行车文化已经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
放眼整个户外运动领域,光明区的活力更加多元:常年举办足球、网球、赛艇等精品赛事;微跑、龙舟赛、定向越野等大众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从自行车项目到多元户外运动,从专业赛事到全民户外健身,光明区正以十五运会为契机,着力打造“湾区户外运动之区”。
绿道织网产业赋能 骑行活力满光明
骑行运动的兴起,离不开优质的硬件支撑。光明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城”交融景观,编织出一条串联山水城景的骑行大环线。
以“整体大环、局部小环”为布局理念,光明区125公里的骑行环线体系珠璧联辉。其中,1条65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大环线如同一条“绿链”,串联起全区重要的城市节点、功能区块、历史建筑与自然风光;6个总计60公里的特色小环线,则像点缀其间的明珠,满足不同人群的深度体验需求。特别是早前建成的18.8公里示范段,作为全市首个系统化骑行道,已成为市民体验山水田园与科研人文交融的网红打卡地。
光明区深度结合独特的生态本底与人文魅力,首期重点打造了10条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精品骑行路线。山、水、城、景无缝串联,让每一次踩踏都成为享受,让“出门即骑、随处可游”成为光明日常。光明区还着力激发街道活力,引导各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最能彰显区域特色的主题骑行线路,形成“一街道一主题”,精心设计,分类分级街道骑行路线,精准匹配不同人群的兴趣偏好与能力水平,力求让每一位市民和骑行爱好者都能找到心仪的骑行体验。
提到自行车,就不得不说起扎根光明30年的自行车企业喜德盛。拥有300多项国际国家专利的喜德盛,整车年生产能力超1000万辆,已成长为全球三大自行车制造商之一。2012年,喜德盛建成国际自行车训练基地,目前已成为广东省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训练基地。喜德盛的产品作为中国国家山地自行车队奥运战车,助力运动员征战国际赛场。2023年,国家队骑乘喜德盛亚运战车更是在杭州亚运会上斩获冠、亚军,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多年来,“喜德盛杯”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深圳·光明站、环深圳·光明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深圳光明站)等国际赛事接连上演,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顶尖骑手参赛,进而带动市民参与热情,骑行这项运动,逐渐成为光明人的生活方式。
多元赛事齐绽放 全民运动氛围浓
如果说自行车运动是光明区户外运动的一张“王牌”,那么丰富多样的其他赛事活动,则持续丰盈“湾区户外运动之区”的内涵。
光明区近年来体育赛事好戏连台,亚足联中国U20亚洲杯、深圳光明国际网球公开赛等大型赛事,不仅为国内外运动员提供了展现技艺、切磋交流的世界级竞技舞台,促进了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更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文体盛宴,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现场观赛。此外,全区还积累了系统化的赛事组织经验——不仅建立起涵盖赛事策划、场馆运营、安全保障、媒体服务的全链条专业化团队,更打造出多部门联动的“赛事一盘棋”工作机制,在大型活动报批、交通组织、应急处理等环节形成标准化流程。
除了这些精品赛事,光明区还注重打造“全民可参与”的户外活动。在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足球赛常年火热,社区球队、企业球队、校园球队轮番上阵;在虹桥公园和群众体育中心,微跑活动定期举办,家长带着孩子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亲子感情;端午节期间,龙舟赛成为“重头戏”,数十支龙舟队在茅洲河上奋勇争先,场面热闹非凡;此外,赛艇联赛、定向越野、攀岩等活动也深受市民喜爱,形成了“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天天能运动”的良好氛围。
如今,在光明区的公园、绿道、体育场馆,随处可见运动的身影:老人在广场上打太极,年轻人在球场打篮球,孩子们在绿茵场踢足球……光明不断掀起全民户外运动热潮。
设施升级服务优化 长效保障促发展
光明区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托扎实的设施建设与科学的服务举措,逐步构建起长效发展机制。
光明区高标准建设了一系列专业化体育设施,不仅为十五运会提供优质比赛场地,更着眼于赛后可持续利用,真正实现“赛时为赛、赛后为民”的共享理念。区内拥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光明国际马术中心、自由式小轮车场地等专业场馆在十五运会期间将承担重要比赛任务,赛后则将转型为全民健身场所。此外,光明区还拥有红花山体育中心、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玉塘文体中心等综合性体育场馆,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各场馆还定期组织公益性体育活动,如市民开放日、运动技能培训等,真正让专业场馆成为群众健身的好去处。
近几年,光明区先后多次发布“运动活力地图”,尤其是2024年发布的3.0版,细分路线包括茅洲河主干道路线、虹桥森林公园路线以及新城公园路线等;涉及的运动项目从水上到陆地、从城市骑行道到郊野绿道,包括徒步、慢跑、骑行、骑马、赛艇、游泳、攀岩、滑板、球类等14种运动项目;活力地图还罗列了光明地标性场地场馆,包含虹桥公园、南光绿境等当红打卡点共25处。
从一条骑行绿道的延伸,到一场场赛事的举办,再到一座座文体设施的落地,光明区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全民健身”理念,推动“湾区户外运动之区”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未来,随着光明区十五运会的正式举办,以及更多户外运动资源的整合与升级,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户外运动的新高地,为市民带来更多运动的快乐,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