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咏春拳
性别:男
申报地区:罗湖区
简介:
何海林(1944--2016),男,祖籍广东南海。与叶问同时代的另一名咏春拳高手姚才支脉的嫡传武术传人,深圳咏春拳的代表性传承人。
1960年,16岁的何海林在佛山被咏春拳宗师姚祺收为首徒,而姚祺自幼即师从父亲姚才及阮奇山等大师(祖籍深圳宝安的姚才当年与阮奇山、叶问被武术界誉为“咏春三雄”),成就不凡。同时也跟随蔡李佛名师陈艺林学习蔡李佛拳及刀抢棍法,又得到当时有“棍王”之称的李寿彭指点六点半棍术。何海林精通咏春拳的小念头、标指、寻桥、黐手、八斩刀、六点半棍、木人桩等多种拳法及套路;另外,“闭目黏手”“掌风熄灯”是他的自家秘技,“竹桩”更是独家秘传。
1984年,何海林定居深圳市罗湖区,一直致力于推进咏春拳的发展、传承。除在当地开馆授徒,他还被深圳市武术协会任命为市武协咏春拳培训中心主任,并负责该中心的筹办工作。曾多次代表佛山、深圳武协与国内外的武术名家交流、切磋,曾为中国武术协会咏春拳段位制编委会编委,咏春拳标准套路编辑委员会主任;曾任世界功夫武术段位制总会副会长、佛山市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兼咏春拳研究办活动中心主任、佛山武术博物馆筹备委员会顾问、深圳市武术协会咏春拳辅导中心主任。
据咏春拳姚才支脉传述咏春拳传承谱系图:
咏春拳在力学技术运用上可称科学化和人工化的典范。国人常谓“四两拨千斤”,咏春拳的力量运用使之得到了验证。此拳强调“寸劲”发力,即在五寸距离之内发出强大的击打能力,这在常人,甚至武林中人看来完全不可能,但咏春高手却令人信服地做到了,这是咏春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显著特点,也是咏春大师们在力学技术运用方面刻苦探究的智慧结晶;重视心法也是咏春拳的主要特征,拳师往往向弟子强调打拳要时刻应用心法。心法者,既指与对手对打(对练)时,己方的心思、精神,亦指己方对敌方(对手)下一步乃至后几步动作,以极为迅疾之速作出己方的判断及反应,同时也包含让对方很难判断己方的心思,这是因为咏春拳特有的拳法决定了己方的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令对手难于推断己方的拳路及手法。咏春拳的心法运用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黐手练习方可建立。
何海林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努力,何海林在武术领域取得一些成就,2009年,世界功夫武术段位总会颁授何海林武术九段段位,国际武术联盟授予其武术教授荣誉称号。
除了个人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外,何海林还坚持授徒传艺,所授徒弟广布佛山、深圳、香港、澳门、美国等地。在深圳地区学习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有何宇明、刘伟恩、庄歆沛、李志成、何宇琪、沈定权、陈伟雄、张佳蓉、程译、黎浩晖、张嘉龙、张炜、吴铭冰、李洪年、高辉、黄蔚健、张诗颖、梁铭熙等约一千余人。众多弟子中也有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第十届深圳传统武术锦标赛上,何海林的七位参赛弟子获得了八枚金牌、并且获得集体表演一等奖。
何海林在展示咏春拳对练前的准备手势——桩手
在传徒授艺、推广咏春拳的基础上,何海林率领众弟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曾多次参与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资源项目展览表演、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组织的天天健身、天天快乐的大型演出、梧桐山艺术小镇的咏春拳展示、各地庆典的舞狮采青表演。为咏春拳这一中华优秀武术拳种的传承、传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3年9月被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局认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6月被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何海林在示范咏春拳基本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