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特色专栏 > 深圳非遗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罗晓琳

日期:2020-08-24 16:33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非遗项目:棉塑(肖氏)

  性别:女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宝安区

  简介:

  罗晓琳,女,1970年9月出生于甘肃。1992年6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原为甘肃电视台广告中心美术编辑,2002年3月调入深圳宝安广播电视中心任编辑,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宝安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

  从1992年起先后从事平面媒体广告设计、影视制作以及文化创意策划等工作,工作之余跟母亲丁维桂学做棉塑,母女合作创作了系列棉塑作品,其中《菩萨与弟子》、《敦煌飞天乐舞》、《姊妹情》、《一家亲》等作品,先后分别在北京、天津、长春、兰州、敦煌、广州、深圳等城市展览,并获得很多观者认可,获得国家级省、市多项表彰。此阶段本人以绘画和针线的方式参与创作,注重刻画人物神情,边学边做,学习棉塑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则。

第二代传承人肖英及其作品《飞天》

第二代传承人肖英及其作品《飞天》

  2010年后相继创作了一批反映客家风情和民俗文化的作品。用针线,棉花、布、丝绸、纯手工从头到脚缝制塑造多个棉塑作品,如《母爱》歌颂母爱的力量,呵护孩子的梦,美丽拯救世界;《娃娃舞狮》是表现传承非遗的传统技艺;《雨打芭蕉》表现大芭蕉叶下岭南客家女内在情绪和神韵,勤劳善良,温婉唯美的形象,服饰、配饰上以简洁质朴为主调。目前是唯一的棉塑(肖氏)纯手工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从2010年起先后参加了深圳市、宝安区非遗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展演展示活动,为基层观众展示了棉塑制作工艺,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喜爱棉塑。

  据现存资料,棉塑(肖氏)的传承人情况如下:

  第一代:王桂芳(1891—1978),东北辽阳人。祖传针线活很好,精于绣花,搐荷包,制作布娃娃和狮子等各种动物,略有名气。

  第二代:肖英(1919—2008),是第一代传人王氏的女儿,自幼喜爱母亲所做的布娃娃,荷包及各种动物。肖英于1945年参加革命后,辗转于东北、华北闹革命,在华北时用官太太、小姐的旧衣裙作布娃娃,并在前门大街一带摆摊卖布娃娃作为掩护。退休后创作了一批古代戏剧人物和少数民族人物,主要作品有历史人物、飞天反弹琵琶等,作品生动传神。

  第三代:丁维桂(1940--),自幼酷爱艺术,毕业于兰州女子师范。退休后遇见已70高龄的肖英老师,将工艺技法和秘决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丁维桂。丁维桂把自己的生活积累用于棉塑制作之中,经过反复琢磨创新,先后创作了一大批表现藏族风情的民族人物。肖老确认丁维桂是她布娃娃棉塑的唯一传承人。

  第四代:罗晓琳(1970--),在丁维桂学习制作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了学美术的女儿罗晓琳的鼎力相助,她的绘画专业特长也成为创作棉塑作品的审美和技艺基础。精于手工的妈妈与擅长绘画的女儿的合作浑然天成。两人构思创意,切磋技艺,共同制作,使作品的精细程度和艺术水准迅速得到提高。

  为了扩大棉塑艺术的影响力,罗晓琳积极开展传承和传播活动,从2009年6月开始已在宝安区艺术馆开展公益性讲座、残联举办学习班,南方日报、深圳新闻网、宝安区电视台、宝安日报等媒体作专题报道。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参与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展演展示,参加深圳市民中心广场欢乐闹元宵活动,并有计划地组织棉塑艺人在文化馆等举行展览和展演活动,开展授课,扩大影响,深度发掘热爱民间艺术传承棉塑的人才,培养徒弟,从而保护棉塑工艺的发展和传承。

第四代传承人罗晓琳在大浪社区参加非遗进社区活动

第四代传承人罗晓琳在大浪社区参加非遗进社区活动

  1992年至今,一直在和棉塑第三代传人学习工艺流程,先后合作创作了系列作品:其中1994年30余件人物阵群棉塑作品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展出,10件作品被组委会收藏,并发表在大型画册《黄河潮》、《西藏旅游》、《甘肃画报》、《世界知识画报》、《中国民间工艺精品集》等刊物;另外还创作了《田野》、《母子》、《卓玛草》、《菩萨与弟子》、《姊妹情》等系列作品。

  合作作品《田野》、《卓玛草》分别获省级展览一等和二等奖。《母子》表现出藏族妇女纯朴的神情气质。1998年获得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银奖。2004年10月在天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姊妹情》代表广东中国民间艺术节博览会荣获优秀奖,并收入《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22页。

  《菩萨与弟子》用针线和绘染将敦煌彩塑人物神情韵味刻画的惟妙惟肖、婀娜多姿,栩栩如生。获得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铜奖。

  《一家人》以针代笔,表现民族大团结的主题,书写心中的艺术和对民族的美好感情,2009年8月由深圳宝安区文联选送的《一家人》入选第五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工艺美术品类)并获二等奖。2009年10月入选了文化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向祖国汇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精品展。

  罗晓琳独立创作的作品《客家情》系列、《母爱》、《雨打芭蕉》表现岭南客家女勤劳善良,温婉、唯美的形象,大芭蕉叶下突出了人物内在情绪和神韵,服饰、配饰上以简洁质朴为主调。《舞狮娃娃》是表现传承非遗的意蕴。

  从2004年至2010年,在宝安区文化局、宝安群艺馆和宝安广播电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罗晓琳的棉塑作品相继参加了区、市、省、国家级的多种展览。尤其在北京参加了“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博览会汇集了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家参展团体和个人的5000多件精美工艺品,棉塑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创造力获得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铜奖;2009年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向祖国汇报”摄影美术书法民间精品展览。通过参加这些高端艺术品展览活动,既展示了棉塑作品的魅力,又让公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棉塑工艺。

  棉塑技艺呈现出的民俗民间的纯手工的审美趣味,吸引了很多爱好者,制作琐碎繁复的过程,却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熟练掌握其繁杂的工艺者如凤毛麟角。罗晓琳除了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掌握棉塑工艺流程和工艺要则、提高自身技艺素养,同时在活动中积极寻找发掘有潜质的喜爱棉塑纯手工技艺学员,认真传授棉塑技艺,培养棉塑技艺传承人。

  目前,罗晓琳收藏的作品有八十多件套,均完好的保存在展示柜里,定期除湿除尘以防受潮变质。同时她还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记录棉塑技艺制作过程,保留电子文档存完整的制作工艺视频档案,并收集、整理、录像、拍照,研究棉塑技艺。从2011年起开始编撰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棉塑》一书,详细介绍了棉塑艺术的历史沿革、造型语言,制作过程、工艺要则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该书于2015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2年6月被宝安区文体旅游局认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6月被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棉塑传承——客家情“型”出心裁

棉塑传承——客家情“型”出心裁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