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
性别:男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龙岗区
简介:
客家凉帽代表性传承人
张航燕,男,1955年生于深圳宝安。1970至1986年在甘坑凉帽厂任职工;1988年至1990年在顺年胶花厂任厂长;1999年至今在凉帽居民小组任治安队长。2008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深圳客家凉帽古称“凉笠”。客家人戴凉帽的习俗,北宋年间就有苏东坡的“苏公笠”记载。深圳客家凉帽的制作,从清朝嘉庆年开始已超出200年历史。早年甘坑凉帽村始祖张锦超,学到从福建长汀府张太婆传承过来的凉帽手艺后,传给子孙。1970年,张航燕开始向父亲张庆南学习编织技术。多年来,他的编织工艺不断创新、发展,日臻完美,成为凉帽村编制凉帽的带头人。
客家凉帽
张航燕的主要代表作为客家满天星、娥眉花凉帽,熟悉破篾、咬篾、扎框、弓帽等工序和绝活。其技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选料、破蔑精准,所选材料厚薄适中,粗细均匀,以口撕蔑技术精准娴熟,所破之篾面平滑,令人惊叹;其二,编织速度快,熟悉多种凉帽编织图案口诀,编织工艺精美;其三,在削革时力度恰当,削刀锋利,眼界准确。
为了客家凉帽编织技艺能被永久继承下去,张航燕始终坚持教授徒弟。目前,他所带的徒弟都是本地人,利用周五、周六晚上进行训练。“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深知责任重大,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把凉帽编织作为一门培训课程,从娃娃抓起,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凉帽编制工具
为了传承这项技艺,张航燕一直在努力寻求适合客家凉帽发展的方向。他曾多次接受《深圳特区报》、《晶报》、《龙岗侨报》等媒体的访问并现场演示多种凉帽工序。2011年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张航燕在大运村作凉帽加工工艺现场演示;2012年,参加了第八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坂田手造文化街展演,开展了为期5天的凉帽加工工艺现场演示活动,扩大了凉帽制作技术的社会知名度。
上世纪60年代,甘坑凉帽村的凉帽参加广东省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其后,甘坑凉帽远销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张航燕编织甘坑凉帽曾作为代表到惠阳地区参加工业产品展览。
张航燕为凉帽的传承和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已显成就,在他的带领下,挽救了具有客家特色的民间工艺——客家凉帽,走出了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