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拓印、川剧变脸、挥毫泼墨,以及热情洋溢的文艺表演……1月17日至18日,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人潮涌动,年味十足。“瑞蛇贺岁 喜迎新春”——“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活动、“强基工程”暨“圆梦工程”文艺集市一同编织出年味浓郁的文化画卷。
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为代表的“我们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在传统佳节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宝安区文明办将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作为2025年开年活动,区文明办整合资源,将满满的新春关爱和浓浓的年味送到群众身边,让大家一同感受宝安大家庭里文明和谐、喜庆祥和的氛围。
文明实践迎新春 童心绘梦贺新年
当日,宝安中学(集团)海天学校的学生刘海钰特意穿上国风冬装,和同学们一同报名参加了由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瑞蛇贺岁 喜迎新春”——“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活动,80对亲子家庭在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中感受春节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今天我在活动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春节的知识,非常开心,谢谢叔叔阿姨们。”刘海钰说。
亲子互动乐欢享,岁末情浓迎新年。随着灯光聚焦舞台,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会员曾超满为亲子们送上一场精彩绝伦的科学魔法秀。从“火焰掌”到“空气炮”,曾超满巧妙将春节习俗与科学小实验相融合,摩擦出“文化+科学”的奇妙反应,令孩子们目不转睛,并不时发出感叹声。
在欢声笑语中,亲子们一同挑选材料、设计造型,在沟通交流中搭配色彩、装饰点缀,制作属于自己的年宵花福桶。这些鲜艳喜庆、充满创意的福桶不仅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喜庆氛围,更成为亲子间美好回忆的见证。
铜壶居中、箭矢在手,市民凝神静气、挥臂投掷,感受传统游戏的雅趣意蕴;高级教师王镇忠送上的“邀你一起过大年”文化宣讲,带领大家进一步了解春节的起源、传说、各地习俗;书法老师吕品一现场示范春联的书写技巧,亲子们在一笔一划中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祈愿,透着墨香的对联和“福”字齐齐铺开,室内霎时书香氤氲;宝安区非遗传承人邓主文展示了拓印版画的制作过程和技巧,悉心指导孩子们在日历卡片上拓印下蛇形卡通图案和新年祝福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一个个实践活动不断上演,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文化氛围。
宝安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紧贴群众需求,持续精心策划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为载体,切实增强群众的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艺年货”赶市集 缕缕清风年味浓
在南广场舞台上,精彩纷呈的醒狮、国乐、木偶、杂技、魔术、国标舞等节目轮番上阵,为市民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由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深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指导,宝安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宝安区文联主办,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宝安区文艺志愿者协会及宝安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区青少年宫)承办的“强基工程”暨“圆梦工程”文艺集市迎新春活动同样精彩。
一只“幼狮”摇摇晃晃走上了舞台,来自黄连胜醒狮团还不满三岁的郑昱恺将“醉狮”表演得活灵活现。国乐协会带来的笛子独奏和古筝笛子重奏旋律悠扬、令人陶醉。杂技和魔术表演更是惊险刺激,赢得阵阵掌声……
舞台下,22个文艺摊位成为市民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享受艺术乐趣的文化集市。
书法摊位上,宝安区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为市民义务书写春联,传递新春祝福;国画摊位上,艺术家现场创作,用笔墨丹青描绘美好生活;漫画摊位上,漫画家们用巧手为市民画下肖像漫画,留下欢乐的笑颜。此外,在剪纸、木版年画、夏氏制作技艺(灯笼、风车)、棕编、棉塑、茶艺、捏泥人等传统手工艺摊位上,市民有序排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投壶、书法、拓印,让孩子们置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撒播下文化的种子,一同静待花开,别有意义。”宝安中学(集团)海天学校教师王亚苹表示,系列活动组织有序、孩子们积极参与,颇有一种红红火火提前过大年的感觉,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文明实践活动。(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