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3月6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内,一名工作人员拿着手机,手机上贴着一个薄薄的人工智能(AI)翻译器,热情地向一名来此参观的外籍游客服务。游客用英语问询:“请问参观这个展览需要多长时间?”AI翻译器立即翻译成中文,以语音的形式呈现在手机上,工作人员随即用中文解答。借助AI翻译设备,有效提升了该馆工作人员对外籍旅客的服务能力。
记者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该局依托深圳科技产业优势,加快推进AI技术在文旅领域的落地应用,截至目前,已在深圳图书馆、深圳音乐厅、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博物馆、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和好日子皇冠假日酒店等7个文旅场所部署31台AI翻译设备,展现“文旅+科技”双向赋能的产业闭环生态,不断优化外籍人士来深体验,打造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工作人员使用AI翻译器服务外籍观众
AI翻译设备满足多语种游客接待需求
作为科技创新前沿城市,深圳吸引大量外国友人前来工作、学习与旅游。2024年,深圳全市接待入境游客3161.23万人次,同比增长56.9%;实现国际旅游收入73.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2%,入境人数和收入分别位居全国、全省第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深圳,各大景区、酒店以及文化场馆的外国面孔也越来越多。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工作人员李晓瑜就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参观该馆的外籍游客同比往年增加了约40%,尤其是小语种游客明显增多,这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我们对一线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过基础的英语接待培训,但是针对小语种的接待培训还比较缺乏,现在使用AI翻译设备就做到了极好的补充。”她说。
此次推广的人工智能翻译器搭载国内主流的AI大模型,能翻译130多个国家的语言,具备强大语言处理能力,不仅能实现文字或语音的快速精准翻译,还支持跨应用翻译、视频语音翻译,使用者可在微信等通信平台实现无障碍交流。
外籍游客畅享无障碍游深体验
目前,深圳图书馆、深圳音乐厅、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已投入使用AI翻译设备。外国游客参观展览时,借助AI翻译设备可轻松获取展品详细介绍,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极大提升外籍游客参观体验。
一名来自乌克兰的外籍人士奥列格(Oleg)在深圳图书馆就率先体验到了AI翻译设备带来的便利。作为一名刚来深圳定居约6个月的外籍人士,他第一次走进深圳图书馆想办理借阅证,借助AI翻译器能与工作人员实现无障碍沟通。“这个设备用起来很方便,翻译的语调也很自然,让我很容易理解。”他对记者赞叹道,世界越来越开放,借助AI翻译器大家可以更轻松地与外国人交流,分享不同国家的文化。
在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等热门景点,AI翻译设备成为外籍游客的“贴心导游”。游客游览过程中,能随时了解景点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避免因语言不通造成的理解障碍,尽情享受在深圳的旅游时光。
记者在景区内看到,一名工作人员正借助AI翻译器,向一对从法国远道而来的夫妻介绍景区特色参观内容。丈夫埃德温·希尔肯斯(Edwin Hilkens)对记者说,他们特意来深圳旅游观光,虽然会多国语言,但不会说中文。“我们用了三种语言交流,翻译都很准确,在旅游景点能实时翻译太有用了。”
能够实现无障碍沟通,无形之中也加深了外籍人士对深圳的“第一印象”。这对夫妻对此评价道:“深圳城市很大,非常现代化,交通很便利,而且人们都很友好。”
据悉,深圳不少酒店也积极引入AI能翻译设备。入住的外籍客人与酒店工作人员沟通时,通过AI翻译设备可准确传达需求,无论是咨询旅游景点、预订餐厅,还是提出房间服务要求等,都能实现无障碍交流,提升了酒店服务效率与质量,让外籍客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