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展时逢古人”,一卷卷刻录着千年风雅的古籍在橱窗中静待,观展者透过泛黄的纸张,与经典对话,与历史重逢。目前,由深圳博物馆主办的“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展览正在深博古代艺术馆举办。展览分为“应诏入朝堂”“取义行江湖”“海客谈瀛洲”和“市井梦华录”四个单元,主要展示子部中的艺术谱录、小说、佛经、类书等95部1764册古籍,另有牌匾、买地券、魁星像、墨锭等其他展品6件。展览通过阐释古籍中的文字,讲述跃然于古籍尘页的中国故事,让古籍真正活起来,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感受。
壹
让大众跨过“门槛”走近古籍
无论是阅读或是观展,看古籍均有一定的“门槛”。常常有观众反映古籍展不太好懂,而这一次当观众走进“传承之道·子部善本(下)展”,却有一种能够与古籍“亲近”的感觉。在展厅中,观众不经意被放大的古籍文字环绕,静坐蒲团上闭眼冥思的那一刻,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世外净土到市井尘俗,似乎都跃然于心了。
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唐方圆老师介绍,自2016年起,深博对馆藏古籍按照国家文物总登记账和古籍普查“双重金标准”进行详细清点整理,目前整理了两万余册古籍藏品,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古籍点交整理方法,已为馆藏中文古籍建立起基本藏品数据及图像信息库。自2018年至2022年,团队已成功举办5个大型古籍专题展览,参观人次达百万。
这一次,策展团队希望降低古籍展观展的“门槛”,让古籍走近观众,通俗易懂,而且有趣,故而在策划思路、展陈方式等方面都运用了出位的创意,做了新尝试——比如将展览从“陈列展示”转换为“主题叙事”,以及运用现代设计元素等。
本次展览大胆突破了传统目录学的分类体系,以古籍里的历史记忆为主题,通过阐释古籍中的文字,讲述古代中国的故事。
策展团队以四部名著将展览引入庙堂、江湖、神佛、市井四个方面,建构起展览框架,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叙事线索,穿插一些古籍里耳熟能详的故事,配备大量图片,讲述古籍里传承的古老历史记忆。
从庙堂到江湖,是一个横向的联系,从神佛到市井,构成了一个纵向联系,这一横一纵构成了整个展览的主题。
贰
打开尘封的历史记忆
展品有刊刻时间较早的宋刻本、刊印精良的铜活字本、多色套印本,特别是宋刻本《法苑珠林》、金元刻本《大般若经》、《高丽藏》再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碛砂藏》本《大般涅槃经》等,极为珍贵。
展览采取相应的展陈方式。展览大量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营造静谧典雅的书卷氛围,追求返璞归真的诗意。设计师围绕古色、古香、古韵的理念,在配色理念上选取中国传统色彩搭配,并参考古籍善本样式进行设计,在四个单元上有所区分又相互关联,形成统一的视觉感受。
展场中做了一个经折装文本场景,并配备了几个蒲团,满足了观众近距离感受及打卡留影的需求,非常受欢迎。
为让展览更加丰富,策展团队增加了六件辅助展品,包括司马第牌匾、买地券、魁星像各一件,墨锭三件,配合反映主题。
“司马第”二龙戏珠纹红底金字漆木匾为清同治十一年(1873)杨万春府第牌匾,此匾与第一单元叙述的古代官僚制度相关。而墨锭放置于墨谱之后,是制墨行业商业性的反映,其上“大富贵亦寿考”等文字是市井文化的表现。
据悉,今后深圳博物馆还将进一步推进典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观众赏古籍、增知识、懂传统,充分领略古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