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亮相

日期:2023-05-17 10:06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年轻的深圳,如何通过艺术之笔勾勒出青春的面貌。正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的“青春心印——第九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 给出自己的答案。自今年4月底开展以来,展览吸引着观众前来观看打卡,形成观看热潮。涌动着朝气蓬勃潮流的100余件作品,也在与观众的对视与凝望中,绽放出青春的力量。

  设计鲜明,展陈方式赋彩年轻“原创力”

  作为关山月美术馆推出的品牌展览, “青春心印”自2014年立项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各地青年工笔画家踊跃参与,让工笔画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至今“青春心印”已成为青年工笔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中国工笔现代化发展的试验地。

  此次展览在许多方面诠释着青春的定义。比如策展团队的刘慕仪、陈博、贺翔是来自关山月美术馆80后、90后的年轻策展人。他们将年轻的视角与创意注入展览之中,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观众走进展厅,第一印象来自空间和展陈方式。据策展人贺翔介绍,本届展览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重构整个展览空间,通过新的空间带动观众,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主题,形成更多对话关系。整个展览的视觉与空间始终与“9”关联变幻,除了呼应第九届展览之外,也吹响“集结号”,从传递出“青春心印”致力于集结全国青年艺术家并为其打造当代工笔画的学习交流平台。整个展览以青、粉两种色调交织来呼应主题,并借助园林透露的概念,通过墙体穿插来产生视觉变化。

  巧思不止于此。贺翔还提到,展厅入口处,一个“9”字形回廊设计,让空旷的展厅有了曲径通幽之感,而C展厅三面平行的弧面,两面为墙、一面为凳,让观众在展厅可坐可游,在窗套窗的错落之中,体验不一样的观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2个空间项目中,空间也别具匠心。空间作为作品的延伸,在呼应作品的同时尝试拉近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共融共生,展现工笔创作的“新动力”

  专业精彩的展览背后是策展团队的严格挑选。本届展出作品是从500余位艺术家作品中评选而出,集中呈现出当下青年工笔画创作的趋势。

  漫步展厅,青年艺术家们近年来在现代语境下对工笔画的探索成果,尽收眼底。“注重自我表达”“青春气息”“充满探索性”成为观众看完之后不约而同给出的印象。

  “这些作品洋溢着年轻人创作的激情,题材多样,表达多元,既有在传统意义上的创新,也有对现实的关注,可看性很高,作为年轻人,我能从中产生共鸣。”观众周小姐告诉记者。

  正如策展人陈博所说,从本届展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工笔画的趋势与变化,各种艺术门类、艺术语言和艺术现象被“一视同仁”。传统的工笔样式作品继续存在,也有许多学习现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作品。新的工笔艺术形式不断出现,而他们也往往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营养。过去被构建起来的工笔画价值体系依然奏效,同时也因他们个人的喜好和生存经验而变得更加丰实。

  以艺通心,凸显公共教育职能“推动力”

  公共教育作为美术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审美素养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认为,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和学校不一样,大家在这个氛围中受感染而不是被灌输。“审美教育自然也很重要,却是通过时尚休闲的方式在无意间影响他人。这是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最具特色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氛围营造出来。”

  搭建观众与青年工笔艺术之间的桥梁是本届展览的鲜明特色。策展人刘慕仪表示,相较前几届展览,第九届希望能更突出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为此,我们特别策划美术馆之夜活动‘遇见美术馆’,彭宇当代舞团根据作品和展呈空间进行编排,舞者通过肢体语言与部分作品进行互动,将舞蹈和绘画进行互相转化,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进行同源通感表达。”

  美术馆里看舞蹈表演,给观众带来多重艺术体验,也展示出美术馆空间的多元价值。刘慕仪表示,区别于以视觉为主的看展方式,本次活动更多融入听觉、触觉和意识,让观众的身体各感官之间产生联觉。在这种深度体验中,激发观众主观能动性,更主动去感受展览,遇见未知的惊喜。此外,学术主持陈俊宇还与3位参展艺术家涂少辉、王光林、陈倩共同畅谈了艺术创作中的心路历程,这种艺术之间的交流,也赋予展览更丰富的内涵。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