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大家的声音”2023深圳读书论坛“在历史的天空下”高端对话在深圳图书馆中心馆南书房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王京生,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张抗抗,出版家、诗人、作家樊希安以“阅读与文明”为主题展开对话,探讨全民阅读与个人成长、城市发展以及民族复兴的关系。
优秀的阅读传统造就中华文明的伟大
“文明是积淀下来的文化,文化是活跃着的文明。”王京生表示,文明是判断社会前进的根本目标,阅读是文明传播的基本方式。他认为,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至今的原因在于文字的发明流传、阅读阶层的形成和阅读传统的传承,是优秀的阅读传统和习惯造就了中华文明的伟大。
张抗抗则以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对话主题。她表示,文字具备记录、表达、传播功能,文字的产生对于文明的推进具有关键性作用。网络时代不断创造着新的词语,从而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了表述方式的变化,“更年轻一代的人用的文字非常跳跃,有幽默感、不受拘束,从文字变化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和变化。”
樊希安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书打交道,目前已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他表示,从出版人的角度来看,书籍是人类经验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记录,是文化的传承力和表现方式。樊希安以“乌鸦喝水”来作比喻,书籍就是乌鸦往瓶子里投入的石头,文明则是瓶子中的水位,书籍越多,文明的水准也随之上升。“书籍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也是文明的组成部分,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阅读和文明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我的阅读史就是我的写作史。”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张抗抗表示,阅读加深了她对写作、对人生的思考,“我不曾考虑通过阅读改变命运,但我坚信会获得人生的成长。”基于此,她对当代年轻人的阅读提出了看法和希冀:阅读应当是出于本性对知识的渴望和生命的思考,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在不同的年龄段要选择合适的读物,有方向感同时又循序渐进。
深圳读书月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抓手
樊希安在创作《鹏城飞歌》时阅读了大量深圳发展史的材料,深刻感受到文化推动城市发展的重大作用。在他看来,阅读是深圳人的“刚需”,是每个深圳市民的自觉行为,阅读作为引擎促进了深圳的文化建设,而深圳读书月作为创办多年的全国知名文化品牌,也成了深圳城市文化发展的一大抓手。
此前,张抗抗在调研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对深圳的阅读推广工作表示了多次的肯定。“深圳读书月在逐年不断地深化和推进,每年都会有新的表现。阅读提高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会推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圳才成为一座有思想的、有文明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好城市。”张抗抗认为,深圳日益浓厚的阅读氛围离不开政府、市民和阅读推广人的共同努力:遍布深圳街巷的阅读空间和智能设备,恰恰体现了深圳对阅读文化和城市文明的高度重视和持续热情;深圳阅读具有“普惠性”,“爱阅之城”里热爱阅读的市民互相影响,阅读群体不断扩大;阅读推广人持之以恒的努力让这座城市涌现了更多读者和推动全民阅读的同路人。
王京生把每年11月的深圳读书月比喻为“钱塘潮”,而全年的读书则是浩荡的、一直奔腾流淌的钱塘江水。他说,除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共同努力,全国文化界和知识界的大力支持也是深圳读书月能持续24届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