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共文化服务连续三年“双第一”

日期:2024-01-10 14:46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深圳公共文化服务连续三年“双第一”

深圳群众文化活动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无论你是想在深夜走进“家门口”的图书馆静静看书,还是想在下班后跟着优质靠谱的老师免费学瑜伽、舞蹈,抑或是想和朋友一起看一场高水平的公益演出……这些在深圳都很容易得到,有网友笑言,近几年,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像哆啦A梦的百宝袋”,永远都不会让你失望。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2年度广东省地市、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深圳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福田区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获全省“双第一”;同时,罗湖、盐田、坪山等区也进入全省前十名,得到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表彰。

  从文化地标到夯实基础

  优质文体设施全面开花

  上周末,深晚记者跟随一群市民一同来到深圳图书馆北馆地下“书海探秘”。自建成开馆,深圳图书馆北馆地下的巨大的立体书库就备受瞩目,有人说这里像《流浪地球2》中“太空电梯”,也有人说这里是《哈利·波特》中的“魔法藏书阁”。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可当参观者跟随讲解员,推开安全门看到巨大书库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发出“哇”的一声,内心震撼无法形容。

  作为“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中最先建成开放的文化地标,从深圳美术馆新馆和深圳图书馆北馆的许多设计理念中,我们也可以一窥近年来深圳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力点。以深圳图书馆北馆为例,地面上巨大的空间尽可能让给读者——以市民文化需求为导向;地下巨大的立体书库以及方便快捷的云上服务——科技引领赋能;全年不间断的各类优质文化活动——提质增效优化服务供给;以及这些背后持之以恒的制度保障。

  如果说文化地标绘就了深圳公共文化图景的天际线,塑造着人们打开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那么深圳“十分钟文化圈”则让百姓扎实地感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福利。

  2023年,因为央视的报道,#深圳10分钟就能找到一家图书馆#话题在网络曝光,众多“家门口”的高颜值有内涵的新型阅读空间令深圳市民自豪的同时,也让很多其他地区的网友心向往之。

  深圳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846家公共图书馆(室)、319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遍布全市,“千馆之城”名副其实。

  从8小时到24小时开放

  线下贴心云上更方便

  走进位于景田路8号的福田文体中心·梦工场24小时自习室,你会不由得放轻脚步——不少年轻人在这里奋笔疾书或安静阅读。“我家里有书房,但是我还是愿意来这里,到了门口看到那句‘奋斗的灯光永不熄灭’,我的心就静下来了。”一位正在这里准备考试的市民表示。记者打开24小时自习室的预约系统发现,即使在深夜,许多时段也已经被约满,可见市民的学习热情。

  据了解,市级场馆重点区域服务时间日均延长5小时,福田、罗湖、南山、光明等区图书馆开设24小时阅览室或自助图书室,部分馆舍实现无人值守等智慧服务,全天候“十分钟文化圈”更加优质和便捷可达。

  “年轻人夜校热”是近年的热门话题,深圳各级文化馆的公益培训课程也是每每放出就被一抢而空。但是文化馆服务以现场面对面模式为主,覆盖率和受益面难以突破。所以早在几年前,深圳就推出了《全民艺术普及慕课建设研究》这一国家级课题成果,探讨大规模、开放性的线上慕课建设思路与方法。

  如今,不管是云培训、云阅读还是云演出、云展览等,都已成为深圳人习以为常的生活,轻点指尖,即可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带来的大量数字资源库,公共文化数字服务“触”手可及。

  深化改革创新探索

  持之以恒构建制度保障

  创新,关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乃至成败。深圳鼓励首创精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功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1个、示范项目2个。深圳还率先推行“市级中心馆+区级总分馆”的超大城市总分馆制服务模式,创立国内首个“青年文化服务联盟”。

  如何将创新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深圳在国内最早实施城市标准化战略,公共文化领域更是多次开全国之先。2022年,深圳编制出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配套标准,发布《深圳市文化馆服务规范》等4项“深圳标准”,并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评体系。

  据悉,深圳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过7万场次,这意味着深圳平均每天有超过190场次的文化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活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更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全民阅读促进工作、深入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2年,深圳市罗湖区戏剧作品《烟》和福田区星辉合唱团,双双摘得全国公共文化领域最高政府奖项——“群星奖”金奖,这是自2015年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深圳市首次获得“群星奖”。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艰难开局,努力克服常住人口基数大、原特区外公共文化基础差需补短板多、市民文化供需存在较大不平衡等困难,坚持以市民文化需求为导向,在政策制度、基础设施、机制改革、服务供给、数字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以百花齐放的姿态,不断扩大覆盖面和适用性,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成为深圳一大亮眼的名片。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