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之名传递公益之爱

日期:2025-03-18 10:21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近日,由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深圳图书馆,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的《我的余生》深圳首发式暨鉴赏会在深圳图书馆北馆3楼学人书房举行。这是一场别具心意、饱含温暖的活动——以文学之名传递公益之爱,关怀特殊的透析人群,关注那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故事,倾听那些未曾被听见的心声。

  来自深圳市龙岗区宝兴肾友互助关爱中心的胡杨林艺术团,自2016年成立以来,每周日都会组织肾病患者开展体育文娱活动,引导透友走出因病痛、长期透析导致的负面情绪。从2020年起,在志愿者的教学辅导下,“透友”们开始学习写诗。诗歌照亮了他们的生活,照亮了他们内心深处那些被忽略的褶皱。

  此次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余生》便是由胡杨林艺术团的“透友”、中心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创作的诗集。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界人士和团体加入到这个公益活动中,包括花城出版社、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深圳图书馆、深圳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广州文艺》报刊社、《特区文学》杂志社、《书都》杂志编辑团队等。当文学发出了呼唤,志愿者们回应了,伸出了手,这就是该诗集的出版缘起。

  文学的暖,足以抵挡病痛带来的生命的严寒。这几年来,“透友”们每天在诗歌群里谈论生活,谈论经历和感受,他们开始用诗的眼光去打量世界,去理解生命,去热爱生活。他们的生命,因为有了追求、有了审美而变得积极和美好。在当天的首发式上,几位“透友”带着故事和感恩汇聚于此,畅谈了各自的创作经历和文学感悟,分享了他们在诗歌中找到的生命力量。在诗歌的世界里,他们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文学的暖”。

  在《我的余生》这本诗集中,除“透友”的诗以外,还收录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诗、“透友”诗歌创作群聊天记录节选、志愿者手记和摄影家手记。通过医护人员、志愿者、摄影家等多重视角记录,隐藏在诗歌背后的创作历程、真实面孔和现实故事得以被完整而真切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该公益项目召集人说:“对‘透友’们而言,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审美的,是与众不同的,在诗歌表达时候他是自我的,自在的,是描述自己生命的美的。诗歌让他们自由地表达,有一次仪式化的结果,开在自己人生的意义上,开在社会的认同上,他们让我们对诗歌有了更多的理解。”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于爱成称赞《我的余生》这本诗集是“疗愈写作的典范”,让人们切实看到了诗歌在病痛治疗过程中的积极疗养,以及诗歌创作对特殊群体的疗愈意义。他认为,诗集围绕着生命、病痛、亲情、爱情、希望等人类永恒话题展开,在病痛与生命的主题表达上,展现了生命思考的深度。“这是当代疾病书写和疗愈写作在深圳的一次生动实践,为文学和生命的交融提供了独特的范例。”

附件: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