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馆之城”浸润书香

日期:2025-08-26 10:09 来源: 字号:      【内容纠错】

“千馆之城”浸润书香

深圳图书馆北馆。

  在深圳的城市名片里,“千馆之城”的称号尤富书香底蕴。作为全民阅读的核心阵地,1201座图书馆如今在深圳星罗棋布、全域覆盖。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正以逾千座场馆为市民铺展一片片静谧的“文化绿洲”,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城市向上的动力。

  从模式革新到理念引领

  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市政府克服经济特区刚刚起步、财政收入不足等困难,为市民建设八大文化设施。1986年12月,深圳图书馆红荔路老馆成为八大文化设施之中最早建成开放投入使用的公共文化空间。开馆伊始,深圳图书馆就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级藏书、分科开架、分室阅览”的新型藏书与流通模式并免证进馆,在公共图书馆中第一个全面实现图书馆流通业务计算机管理,创造了两个“全国之最”,被认为是深圳图书馆和国内其它图书馆最大区别和最先进之所在。

  因此,深圳图书馆在开馆后吸引大量的读者,创造了日均到馆读者超过5000人次、最高时创日进馆读者6000余人次的纪录,被誉为全球最忙碌的城市图书馆之一,开馆前读者排长队的风景从那时起就已出现。全开放不仅使读者人数大大增加,还提高了文献利用率。据统计,1993年深圳图书馆借阅书刊量是600余万册次,馆藏利用率为466.5%,远远高于当年我国大部分图书馆10%—69%的馆藏利用率。

  在以创新为基因的深圳,图书馆事业创举迭出,孕育出文化创新的“深图模式”。2006年,深圳图书馆中心区新馆建成开放,鲜明树起“天下之公器”的旗帜,在全国率先提出“开放、平等、免费”理念——向所有人敞开大门,让所有文献自由流通,平等接纳每一位读者,将图书馆范畴的服务全部免费提供。这一彰显公共图书馆精神的理念,已延伸至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化场馆,更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通行准则。

  而通过服务创新、技术驱动和文化引领,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深圳图书馆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率先在国内图书馆界全面应用RFID技术实现文献智能化管理,在全国首创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陆续创设南书房、捐赠换书中心等十余个新型文化空间,创意策划推出“粤港澳4·23共读半小时”活动、“阅在深秋”公共读书活动、“从文献看湾区”系列特色主题展览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阅读品牌,持续以文化高地领航爱阅之城,以文化森林涵养城市精神。

  科技赋能的文化新地标

  2023年12月28日,深圳图书馆北馆(以下简称“北馆”)正式开馆,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3层,设计藏书量800万册,提供座位2500个,是集文献收藏、全民阅读、社会教育、思想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意创造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智慧型图书馆,成为了深圳的又一文化地标。开阔通透的中庭以层层退台的方式自下而上延展,环绕中庭搭配通高书墙,为市民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

  深圳图书馆北馆内最引人瞩目的当数其地下智能立体书库。这个深藏于地下18米处的地下书库堪称全国之最——不仅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下全自动智能书库,也是全国首创的超深埋藏式立体书库。作为“图书馆之城”的核心文献存储单元,这个智能书库纵跨地面一层至地下三层,占地面积达2862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篮球场。整个书库分为5个库区,总高度21.55米,其中货架层高18米,可容纳7万余个书箱,每个书箱可存储约50册图书,总设计存储量超过400万册,存储密度达到常规书库的5.5倍。

  科技的赋能,让馆内文献调阅响应时间由30分钟缩短到最快10分钟,实现馆内文献调阅立等可取。科幻感十足的文献调阅场面在北馆开馆前就曾引发网络热搜,网友们对其冠以“太空电梯”“钢铁藏书阁”等有趣的称呼。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北馆对传统图书馆藏方式进行革新,还通过集成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了藏书的优化管理与快速流通,为全市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圳图书馆北馆正式开馆后,服务效能显著,入围“国际图联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跻身全球四强,被评审团誉为“一座绝佳的阅读殿堂”。

  让图书馆无处不在

  作为中心馆与龙头馆,深圳图书馆的跨越式发展,正是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生动标志与象征。如今,这座城市里多元新型的图书馆更如繁星点缀:坐落于人才公园的深圳图书馆“求贤阁”分馆,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与旅游休闲、餐饮服务、文化活动空间等功能熔于一炉,构建起新型城市文化生活空间;罗湖区的悠·图书馆则以“悠空间”“悠资源”“悠服务”“悠活动”等创新服务为特色,常不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体验式阅读沙龙等活动……这些形态各异的图书馆,共同勾勒出“图书馆之城”的鲜活图景。

  2003年,深圳市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和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的发展目标。为全面推进文化立市,以文化建设带动整个城市发展,决定将“图书馆之城”建设列为文化立市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把深圳建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以全市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联合各图书情报系统,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在这一理念下,深圳图书馆事业持续突破,不断营造“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文化氛围。“千馆之城”的书香底蕴浸润着城市肌理,激发出了全民阅读的蓬勃活力与深厚潜能。

  截至2024年底

  深圳共有1201个服务网点

  879家公共图书馆

  322台自助图书馆

  加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

  每1.5万人就拥有一个

  基层图书馆服务点

  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占比95.03%

  “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成员馆

  累计文献总藏量6442.75万册、件

  累计注册读者568.28万人

  全市持证率31.59%

  居全国前列

  2024年全年进馆读者4790.93万人次

  实体文献外借量2623.08万册次

  文献归还量1799.44万册次

  均达历史高峰

附件: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