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黄树新在深圳市文化馆学习声乐多年,疫情期间,他并没有耽误上课,打开深圳市文化馆线上平台,他与数百名跟自己一样热爱声乐艺术的学员一道,在家便能听到声乐教授、研究馆员刘燕平的线上声乐课。
自2006年起,深圳市文化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面向市民的公益艺术培训,成为颇受广大深圳市民欢迎的惠民项目,每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进文化馆接受艺术的熏陶。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来,为了能让更多市民足不出户也能与艺术零距离,市文化馆将工作重点转移至线上,紧抓网课转型风口。老师们化身主播,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多个环节转移至线上,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转型能力,保证了广大市民接受艺术美育的质量“不掉线”。
讲师用心 学员有情
黄树新是深圳公益艺术培训的一名受益者,他因此将唱歌这门业余爱好发展为自己颇为自豪的专业特长,并在深圳中老年歌唱比赛中屡屡获奖,还曾在老家山东举行过个人独唱音乐会。“深圳市文化馆的公益培训模式在全国都是‘第一号’的,这里的培训活动搞得最火,近些年我老家山东淄博也开始学习深圳的公益培训模式”。
黄树新的老师刘燕平从事公益培训已有18年,累计共培训学生近 3 万人,多次被评为市、省文化先进工作者。由她授课的深圳市文化馆公益声乐培训班,在学员中人气颇高。她发现随着学员们的学习不断深入,许多人不仅仅把这里当做学习课堂,更是把课堂视作了展示自我,交流沟通的平台。有感于此,她借鉴了音乐学院教学模式,并创新开展理论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更多学员在课堂上有收获、有满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刘燕平的课程转为线上开展,她调整了自己的授课时间,在上班族的业余时间开展授课,连弹带唱带讲,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在深圳市文化馆,像刘燕平这样开展公益培训的老师共有34名。深圳市文化馆在原有公益艺术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民艺术普及要求,研究打造了在线教学升级版,并分别于1月、4月启动“2022年深圳市文化馆线上公益艺术培训”第一期、第二期教学,面向老、中、青、少年群体开设中国舞、现代舞、拉丁舞、声乐、钢琴、吉他、合唱、语言表演、趣味彩泥、模特、京剧、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并为各年龄段分设基础班与提高班,累计设立班级78个,参与报名人数超过8000人次。
而为了学员们快速上手,适应、融入网课环境,市文化馆在操作层面简化了线上报名与审核录取程序,线上课程均不设参训门槛,同时采用在线直播、线上录播、短视频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网课技术保障,优化课程资源保障,统筹组织优秀公益培训教师录制教学视频,通过课前认真设计课程内容、课后跟踪授课效果,保障学员的网课学习有效果。
打造多元化线上课堂
为打造多元化线上课堂,深圳市文化馆创新开设了“云上红绸”居家防疫彩虹系列课堂和“全民美育大课堂”系列培训。
“云上红绸”居家防疫彩虹系列课堂依托“深圳市文化馆联盟”平台,联合联盟成员单位合力推出的系列线上课堂。通过组织全市优秀培训教师录制大量教学素材,以录播的方式进行教学推广,加大公共文化“精准服务”力度,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点播学习。截至目前,此系列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推出教学视频400个、教学时长约60小时,累计点击量达125770次。
“全民美育大课堂”系列培训是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深圳市文化馆联合龙华区文化体育发展中心、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打造推广的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品牌。以线上系列课程模式,课程以“视听+图文+解说”的生动讲述方式,由“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精心设置教学内容,课程涵盖了好书分享、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舞蹈赏析等方面。
不久前,该系列课程就为市民带来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倾情演绎的舞剧《孔子》,来自龙华区龙澜学校音乐舞蹈教师、龙华区舞蹈家协会会员李可嘉作为“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从专业和欣赏角度,带领广大市民共同赏析舞剧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期,龙华区第三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晖丽泽带来了美术鉴赏《清明上河图》。
有此基础,系列课堂也通过不断选拔优秀培训教师,打造“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队伍,接下来还将在现有培训师资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更多美育名人名家,广泛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