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全民健身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以及《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规定要求,为系统掌握深圳市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不断促进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大力推动“健康深圳”建设,2022年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主动、大力推动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康指导服务工作,在幼儿园、社区、公园、厂区、写字楼等社会场所累计服务市民共计65800人(次)。同时采取随机抽取方式,按比例对3~6岁、19~69岁共37330人的体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我市市民体质综合达标率[1]持续保持高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92.0%。
为掌握市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状况,我局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采取随机拦截访问的方式,在小区花园、城中村、商业区、办公区、工业区、体育场馆等地,对在我市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人员开展健身活动状况问卷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10180份。结果显示,2022年我市市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热情不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比例达42.9%。
一、市民体质综合评定情况
2022年全市综合达标率为92.0%,其中幼儿组综合达标率为94.5%,成年甲组为90.9%,成年乙组为92.2%,老年组为88.6%。男性为90.6%,女性为93.4%。(表1)
表1 2022年深圳市体质达标等级统计表(%)
与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3]综合达标率相比,2022年深圳市市民体质综合达标率比全国达标率高1.6个百分点,成年甲组和乙组综合达标率分别比全国达标率高3.7%和1.6%,幼儿组与全国基本持平,老年组则比全国低2.8%。分男、女比较,男性比全国高1.8%,女性比全国高1.4%。(图1)
图1 深圳市与全国综合达标率
二、市民体质状况
(一)幼儿体质状况
2022年我市幼儿组(3-6岁)各单项达标率[4]中:双脚连续跳男童94.1%、女童94.0%;立定跳远男童90.0%、女童93.1%;坐位体前屈男童87.7%、女童72.1%;10米折返跑男童83.8%、女童87.8%;平衡木男童82.8%、女童84.3%;身高男童82.6%、女童82.9%;网球掷远男童68.2%、女童74.7%。幼儿组各指标单项达标率均高于理论达标率65%[5]水平。(图2)
图2 2022年深圳市幼儿组各单项达标率
与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3~6岁男、女童各指标平均数比较,我市男、女童立定跳远、平衡木、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平均数均好于或持平全国平均水平,身高、体重平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2)
表2 3-6岁幼儿组深圳与全国平均数比较表
(二)成年人体质状况
1、BMI指数状况
按照BMI指数中国标准筛查显示,2022年我市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29.9%和7.5%,比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分别低5.1和7.1个百分点。按男、女BMI指数平均数分析,我市20~59岁男女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数也相应增长的趋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男性在35~39岁年龄组后BMI指数平均数均超过超重界限值(BMI指数大于等于24)。(图3)
图3 深圳成年组男、女BMI指数平均数
2、各单项指标情况
2022年我市成年组(20-59岁)各单项达标率情况:纵跳87.7%、俯卧撑(男)87.2%、一分钟仰卧起坐(女)87.1%、闭眼单足立86.2%、台阶指数79.3%、选择反应时78.5%、肺活量76.7%、坐位体前屈71.0%、握力55.2%。其中反映前臂及手部肌肉力量水平的握力指标达标率低于65%理论达标率水平。(图4)
与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20~59岁成年人平均数比较,我市各年龄段成年男、女性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纵跳、俯卧撑(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平均数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握力平均数除女性50~59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段都高于全国水平。我市成年男、女性各年龄段身高、体重平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3)
图4 2022年深圳市成年组各单项达标率
表3 20-59岁成年组深圳与全国平均数比较表
表3 20-59岁成年组深圳与全国平均数比较表(续)
(三)老年人体质状况
2022年我市老年组(60-69岁)各指标单项达标率情况:肺活量74.8%、选择反应时89.5%、坐位体前屈75.3%、闭眼单足立73.2%、握力69.9%。各单项达标率均超过65%理论达标率水平。(图5)
图5 2022年深圳市老年组各单项达标率
与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60~69岁老年人平均数比较,我市各年龄段老年男、女性身高、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平均数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握力平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体重平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4)
表4 60-69岁老年组深圳与全国平均数比较表
表4 60-69岁老年组深圳与全国平均数比较表(续)
三、综合分析情况
2022年我市市民体质整体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幼儿腰腹肌肉力量、反应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成年人心肺功能、下肢爆发力、平衡、反应能力和身体柔韧性;老年人肺功能、柔韧性、平衡、反应能力等方面,上述体质测试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年甲组、乙组、男性、女性综合达标率也高于全国水平。但部分指标也存在不足,如:35岁以后男性BMI指数平均数均高于超重界限值、成年人握力达标率较低、老年组体质综合达标率低于全国水平等。
四、市民健身活动状况问卷调查情况
(一)我市体育锻炼人口情况
调查显示,2022年深圳市民“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为42.9%(含儿童青少年),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频率人口占比约54.0%。
分年龄分析,60-69岁市民锻炼热情最高,每周体育锻炼6次及以上的比例达60.4%,居各年龄层首位。处于这一年龄层的市民因事业、家庭方面事务较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加体育健身。18-29岁、30-39岁的市民处于事业上升期,闲暇时间较少,每周体育锻炼6次以上的比例仅为16.0%、10.1%。
(二)“强身健体”是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体育锻炼目的是驱动体育锻炼行为的主导因素,体育锻炼目的的多样性和波动性与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调查显示,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提及率为78.2%,其次是休闲娱乐和减肥瘦身,提及率分别为30.8%和23.8%。
(三)“步行、健步走”是深圳市民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
“步行、健步走”“跑步”项目对身体素质、技巧、场地要求都不高,成为老少皆宜的日常运动项目。调查显示,最受市民欢迎的体育锻炼项目前三项分别为“步行、健步走(49.3%)”、“跑步(47.2%)”和“羽毛球(18.9%)”;“登山、攀岩(14.0%)”“篮球(13.7%)”“骑自行车(6.5%)”等项目提及率也较高。
(四)公园是市民选择比例最高的体育锻炼场所
调查显示,公园是深圳市民选择比例最高的场所,提及率达71.8%;“广场、场院”“开放的体育场/体育馆”“住宅社区”提及率也较高,分别为37.9%、36.3%和18.1%。
(五)“工作忙”是阻碍深圳市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体育锻炼的阻碍因素方面,“工作忙”是阻碍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原因,提及率高达63.8%;“家务忙”“没有健身场地”“健身场地距离太远”等市民提及率也较高。
(六)市民最希望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体育场地健身服务
市民最希望提供的服务是“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体育场地”和“增加社区、公园等地便民体育场地、设施”,提及率分别为78.3%、69.5%。增加体育场馆建设(16.5%)、预防受伤知识指导(10.6%)、加强健身宣传(8.4%)等提及率也较高。
备注:
[1]体质综合评定达到《国家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简称“综合达标率”。
[2]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8年公报提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含儿童青少年)。
[3]2022年6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4]单项指标评定达到《国家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简称“单项达标率”。
[5]国家制订《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时规定,单项指标的达标率理论界限是65%。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3月29日